八国联军撤退以后,慈禧确实没有对那些不进京勤王的督抚有任何处罚,反而给他们一定奖励。(你要勤王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很大因素是政治上的考量。我们都知道八国联军最直接的原因是义和团把事情闹得一发不可收拾而导致的,除了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刀枪不入开始打砸抢烧之外,义和团还在当时围攻了各国领事馆,即便是按现在来讲,这种做法也是向列国宣战,这一点当时很多人都清楚,尤其是东南督抚。慈禧当时也算比较昏庸,可能也知道这些人并不能成大事,但是不能让这些人把愤怒的对象瞄向自己吧。

当时向八国宣战的时候还闹出了一个笑话。清政府好像不知道英国的基本构成,向英国发出了两份儿宣战诏书。当时的很多东南人士甚至认为清政府已经被义和团控制,所以才会下达如此昏庸的诏令。当时的盛宣怀是邮政部部长,下令扣押这些诏书,仅给各地督抚观看。这就已经引发了很多人吐槽,认为国家完了,甚至还有一些人想过如果巨大的政治灾难来临的话,清政府不保,那么就必然要选举李鸿章作为当时的国家总统,保证国家内部不出现动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八国联军战争打响以后,除了正式的清朝军队以外,拳民们基本都是笑话,用厕所里的污秽去泼洋人,认为这样可以破除洋人的妖法。这样做确实起到了作用,毕竟那些污秽也都是水。枪支里头要是进水的话也确实开不出枪了。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清朝统治者被迫流亡。东南各地区则联合互保,与其他列强坚定了维护地区安定的保障条约,这一点其实在时候得到了清政府和慈禧太后的认可,因为东南地区正是因为东南互保的进行,而没有遭受到战争和社会动乱的种种危机和问题,进而也保证了清政府在经济层面的基本盘。

当然,从政治方面考量。慈禧也知道,东南地区的各府所制定的东南互保策略是一个权宜之计。他们进京勤王,其实一方面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即便他们来了,也不会对整体战局有任何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进京勤王必须要得到最高统治者的首肯,否则很容易演变为作乱,或者被其他人和利益集团利用。所以即便当时东南地区的一部分人,也就是少部分人提出了要进京勤王,各地也选择息事宁人,固守自己的行政军事区域。

这一点恐怕是很多人忽略的,认为东南互保大家并没有进京勤王,主要是因为东南地区的力量做大,不听清政府的,对于清政府来讲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其实这种打击更多的并不是来自于东南互保, 而是来自于八国联军。清政府对于当时东南各地区的统治大体来看是稳固的,虽然东南地区有独立或者是不听清政府的能力,但是在行政体制上,这一点是做不到的。

洋务派的领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有独立或者是反对清政府的能力,即便当个人没有,他们联合起来也完全不是问题,但是清朝灭亡以来,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人这么做。这更多的不是来自于各地督抚,甘心如此,也并不来自于清政府的强有力的地方控制,而是清政府的国家体制决定的。这种体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政治运行,更有官员们心中对于固有体制的一种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