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一个国际团队近日研究发现,中国森林碳吸收量对全球的贡献被低估了。这一报告于10月28日发表在《自然》(Nature)科学期刊上,研究人员基于实地考察和卫星观测,分析出中国两个区域的新造树林吸收二氧化碳规模被低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学术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英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力仍然非常强大。当然,不仅仅是环境科学。目前来看,只有西方才拥有全球议题最深层次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仍然处于追赶的水平。西方国家,特别是英语世界仍然拥有最为权威的学术期刊,也因此掌握着世界范围内最深层的知识生产权。当大部分高水平学术论文用英语或其他西方语言写作时,西方国家就可以比其他文明更为便捷地使用这些论文的思想以及附带的信息。在全球信息持有的广度和深度上,西方的优势仍然很强大。

学术上的优势背后则是信息优势,西方据此可以在政治上掌握先机,对全球发生的多种事件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在必要的时候,这些信息优势就会变成政治手段,用各种方法产生作用。比如西方可以就某一问题的理解可以在关键部分迅速采取行为切中要害,进而改变某一问题的走向,典型如美国在80年代对苏联的一系列打击,不论是鼓励东欧反苏情绪、不留痕迹地支持阿富汗游击队、技术禁运还是拉拢沙特压低油价,处处击中苏联的关键部位,兵不血刃地将苏联压制得非常难受,助力了苏联解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优势还可以有更高级的玩法,比如频繁恶心我们的某个南方城市里,西方的控制方式直接是塑造价值观,让一个全是中国人的地方硬生生产生了对英国殖民历史的留恋和按照西方标准对事物进行评判的思维方式。塑造他人的认知,使他们以自以为是主动,事实上是被牵引的方式,按西方希望的方向行动,这就是观念的降维打击,也是一种看不见因而更有效的权力。对于没有经历过自主革命、国家组织高度发育、知识体系非常强大的国家和地区而言,这种观念上的降维打击极为致命。思想的殖民地,比经济殖民地有时更可怕。

花钱买一系列智库研究的报告,来论证某一国家的特定“威胁”,进而制造一个想象的敌人来颠倒黑白,这种政治手腕很早就有。而在西方最有力的时候,利用一个考古新发现来演绎,而后进行一通看似有理有据的论述,甚至直接制造一系列神话传说,就可以让一个民族开始想要独立,并与主体民族在现实问题的叠加下产生相互仇视,以便分而治之。降维打击的手段很多,西方国家那是玩得相当熟练。这里也给我们自己提个醒,判断、评价、审美标准仍然要以我们自身为准,外国人竖起大拇指说“中国OK”、“我爱中国”的价值很低。

但是,这种信息优势也并不是必然形成有效的权力,有时候也会玩脱了。

苏联解体后,中国对于西方的战略价值降低,而双方的矛盾和冲突逐步出现和加强,因此西方也会了系统性地压制中国的声音。西方一方面在解构中国的价值观和立场,对中国和他们内部输送党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分野,虽然事实上对中国而言这三者都是一体的。同时,西方也排斥中国在国际舆论场里的存在和影响,西方媒体的有色眼镜则不断对中国崩溃论有所期待,而对中国经济成功的原因进行错误归因。这种模式导致了西方一方面不重视中国的实践,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科学的做法视而不见,同时即便关注到了也是归因谬误。他们信息仍然很多,但却已经看不懂中国。

西方基于价值对中国在舆论场上的压制导致了西方对中国的低估,同时中国目前快速发展让西方对中国的理解更加困难,污名化却十分容易。就像中国的造林工程被低估而长期不存在于舆论场一样,当瑞典少女让中国人少用筷子时,中国人都会哑然失笑,这说明西方环保典范完全不懂中国的实践,却仍然倨傲地要求中国人少用资源,这种伪善已经昭然若揭。当日本人因为秋刀鱼价格上升迅速就怪罪中国消费太大时,中国人也只能默默地努力回忆上次吃秋刀鱼是什么时候。至于思维与西方保持一致的印度人,自己不讲理还把中国看扁,也只能在雪山上忍受高原寒冬。一个有趣的现象恰恰是,美国学生对中国的兴趣日益下降,美国从事中国研究的人员规模减少了,这削弱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西方对华印象变差当然会影响中国的利益和发展环境,也会让中国背负不必要的污名,但无论如何,中国自己都必须保持理性,做出正确的选择西方印象再差也拦不住中国发展。中国的形象随着中国的发展而逐步下降,这其实不是中国的损失,是西方自己的。

与此同时,西方不断解构中国发展正当性的努力在中国站在科学一边时进一步凸显羸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种模式终于导致了西方社会对新冠肺炎爆发初期的普遍无视,他们的反应远比中国及中国的邻国迟钝。而对于西方社会整体,包括知名学者在内却不断地自我辩解称这与政治体制无关,然而这不可能没有关系。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西方社会对华印象陡然降低,而中国人却空前团结,这不说明双方的客观利益出现结构性矛盾,而是说明双方的观念出现了结构性矛盾,西方国家站在了政治一边为反对而反对,而中国站在了科学理性的一边,损失的不会是中国,占理的也不会是西方。西方垄断话语权反而是自己玩脱了,至少在中国人看来,西方的成功已经不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中国在这方面的能力仍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逊色于在这一领域耕耘数百年的西方国家,但整体上看14亿人口的大国在国际舆论场的缺位是不合理的。要突破西方话语权的垄断关键是让自己的信息供给和信息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这不仅意味着大量的投入,同时还需要更为开放完善并以我为主的制度宽容。中国一只脚踏入了现代化,而信息能力仍然是目前的薄弱环节,这条道路还有很长时间的补课,我们也应该认真关注西方的信息能力与思想市场。

现在仅仅是破除了西方迷信,但对于建立中国话语而言,还有更多可以努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