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愚公移山的故事,可谓是人尽皆知。年九十的愚公,面对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阻塞,毅然决然的率子孙叩石垦壤,誓要将其移走。智叟嘲笑他“甚矣,汝之不惠”,他却回之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他的这种恒心、毅力也打动了天帝,天帝遂命令神祗将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移走。

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它为我们阐释了只要努力、有恒心毅力就能够取得成功的道理,文章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美好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愚公移山》的故事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而这一点也是它之所以能够入选中学教科书的原因所在。

但是,在这个标新立异的时代,却从来不缺乏反对者,著名诗人席慕蓉便是一个。在一次受邀前往南开大学进行演讲之时,她立场鲜明地表示:拜托把《愚公移山》的课文一定要搬走,这个寓言故事“太可怕了”。

一代才女席慕蓉

1943年,席慕蓉出生于重庆金坡。在6岁时,她跟随父母迁居香港,优渥的家庭条件,也让她自然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少年时,她便已经展现出了在文学上的天赋。10岁时,她的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还被选登在校刊。

而后在迁居宝岛之后,她的文学造诣逐步提高,期间还修习了画画,无论是素描、水彩还是油画、国画,在孙立群、周瑛、陈惠坤等一众师长的指导之下,席慕蓉皆有所成。

她的画作更是接连斩获宝岛的诸多美展大奖,同时对于诗歌、散文上席慕蓉也是小有所成。

就在1964年,她进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原本应该就读一年级的她还因为成绩优秀直升二年级。作为历史悠久的画院,皇家艺术学院在油画教学上十分出色,席慕蓉的油画技艺也是由大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在1966年席慕蓉便已经开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而在这之后,除却了画作上的成就,席慕蓉的小说、诗歌、散文等也是佳作频现,从《生日蛋糕》到《七里香》、《成长的痕迹》等接连出版。其中诗歌《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七里香》等更是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是令人日渐消瘦的心事 是举箸前莫名的伤悲 是记忆里一场不散的筵席 是不能饮不可饮 也要拼却的 一醉 ------爱的筵席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

席慕蓉的诗,自然,纯洁,深情,余味袅袅,如同她的画作一样沁人心脾。不可否认的是这就是一位才女。

“智叟”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

正是由于席慕蓉在诗歌、绘画等领域的成就,也让席慕蓉荣誉等身。而论及影响力,她也在中国众多现代大家之中不遑多让。即便是在青少年间,也因为其爱情诗的广为流传,而颇有声望。

作为著名的学者、大家,席慕蓉也时常出席各种演讲活动,为全国各地的学子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可以说此举大有提携后进之意,令人钦佩。但是,就在参加南开大学的一次演讲之时,席慕蓉却突然“跑题”,而跑题的对象正是《愚公移山》一文。

她询问在场的学生,现在课本中《愚公移山》一文是否仍然存在?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她说:《愚公移山》一文太可怕了,一定要搬走,并鼓动在场的青少年“我们一起投票否决掉”。

至于原因,那就是“对地球退让”。也就是说,她认为《愚公移山》是对环境的破坏。

此说法一出,自然是引发了一场讨论。主持人以此为借口,呼吁撤掉《愚公移山》;反对者则认为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席慕蓉的这些话颇有一些愚公移山中“智叟”的意思,大为不智。

如何评价席慕蓉的观点

针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我们讲求百家争鸣。能各抒己见,这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是席慕蓉的这种态度对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加明显。而在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后,加强环保宣传,克服不良的生活习俗,杜绝破坏环境的宣传,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席慕蓉的保护地球的想法的初衷也大抵是来源如此。

但是,藉由此就取消《愚公移山》一文的提议,却是典型的“智叟不智”的表现,直白点说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愚公移山》一文中有着愚公主观上对自然环境的改变的做法,似乎确实是破坏环境,但是这是真的吗?

非也,首先,《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故事?它是以比喻性的故事来讲述意味深长道理的作品。

表明上看《愚公移山》讲述的是愚公选择世代移山的故事,但是事实上它讲述的是人作为有着主观能动性的物种,在面对严峻的环境时应该有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的坚定不移,是愚公“年且九十”仍要移山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它告诉我们的是做事情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而绝非是单纯的破坏环境、改造环境这等低劣的利益。若是我们再细究而论,这里面更有着修心、明心,不惧流言的修行之法门。

从这一方面而言,《愚公移山》绝对是一篇非常适合中学生的文章。而席慕蓉的看法,显然就是偏执的,更是有着扭曲文章本意的一种武断的观点。

“踢出风潮”下,我们应有的态度

坦白讲,时代滚滚前行,很多观点、看法也因为时代的变幻而有些颇为不合时宜。而在如今的中小学课本上,一大批的经典课文也屡遭诟病,甚至有一些直接都被踢出了教材之中。

从鲁迅的《阿Q正传》、《药》再到《故乡》,以及《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不胜枚举。

至于理由,无非是不合时宜、内容老旧等陈词滥调。那么对于经典的作品,我们应该有的态度又是什么呢?

这种绝非席慕蓉的这种“执今以律古”,更非一些反对者的“执古以绳今”。正如魏源所说的那般: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对于一篇文章的进出教科书,作为一件影响中小学生三观养成的大事,我们要做的当是小心求证、大胆提出反驳意见,但又不武断的去决定,这才是文化人应有之态度。

小结

不可否认,席慕蓉作为一代才女,在绘画、诗歌等方面极其出色,令人钦佩;但同样对于她武断的甚至是歪曲的批评《愚公移山》的举动,显然是值得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