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这种从传统封建沿袭下来的重伦理纲常的婚姻制度下,很多父母催婚的表层原因是因为面子的问题对子女进行道德绑架,而他们所映射的是整个社会文化普遍的一种现象和风气。

很多年轻人还尚不成熟,对爱情与婚姻都没有清醒的认识,便在父母的一路安排下结婚了,一结婚问题就来了,价值观不同,性格不和,脾气不对,好吃懒做,自私自利……这都是父母急于要完成这项任务导致的,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逼迫,加速了结一个任务,也致使很多婚姻的祸根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当你还单身的时候,一种莫须有的缺失感就会被周围的人强加上去:“这个人怎么还没结婚?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再这样单下去,怕是也找不到了吧!”甚至还会有很多人非议说不结婚的女性就是精神不正常、会孤单。你结不结婚都没碍着谁,你的人生永远不在别人嘴里,而在你自己选择的生活里,对于那些让你听着不爽的话屏蔽掉就好了。

传统的思想让世人认为到了适婚年龄就必须要结婚,把结婚当做人生中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在中国,为了结婚而结婚的人着实不少。而事实上,婚姻只是被主流文化建构成了一种如同出生、求学、工作、生子、死亡一样的人生阶段,但除了生死,其它并不是每个人必须完成的人生任务。反观大多数人的婚姻状态,不过是与一个人一起生儿育女,然后看着对方的脸庞皱纹丛生。很多人怕成为别人眼中的怪物,跟大多数人一样随波逐流地活着,他们每天浑浑噩噩地过活,思想空虚,看似精神正常,其实早已懒癌晚期深入骨髓。

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着的意义,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并不能增添生活兴趣,不能活得更加幸福,那么就不要因为年龄到了就把自己埋进爱情的坟墓。

如果单身让自己舒适,那为什么不好好地单着呢?高质量的单身,远比低质量的婚姻更幸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两个人不一定就过得好,一个人也不一定就过得差。结婚也好,不结婚也罢,都是自己的选择,能满足自我的方式就是适合的。婚姻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选择,结婚与否、何时结婚、与谁结婚都是我们自主的一种选择,而不是被迫推动的一种产物,没必要强求去拥有一份可有可无的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姻绝不是任务,婚姻是情感到达了一定程度的结合,而婚姻中的两个人是生活中长期的合作伙伴。

36岁的日本教师近藤显彦曾说过一番这样的话:

当今社会对于一个人的幸福都要求固定的模板,必须遵循结婚、生子、组建家庭的流程,但这不应该是唯一的方式。
我们应该考虑到所有形式的爱,和所有形式的幸福。

俞飞鸿曾谈过自己的婚姻观:

我不会把人家对你的眼光,自己再给它来变相地变成更大的压力。我会去衡量,比如你为了一个概念或者为了别人的言语――为了别人觉得你正常你就去结婚,可是问题是你自己能感受到幸福么?

结婚是个自然的选择,不应该因为年龄的因素将婚姻变成任务,甚至是枷锁,不应该以世俗的眼光强调固化。要考虑事情对于自己有何意义,而不是盲目地按照世俗化的标准去走。人们把结婚当成一项主任务,是对社会文明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臣服。婚姻不应该被年龄和舆论捆绑,不要因为年龄而结婚 ,因为结婚而生育。结婚生子不是终点,幸福才是,而幸福绝对不是只有婚姻可以诠释。

结婚并不是人生的必答题,它更像试卷后的附加题,答对了加分,不回答不扣分,它只是我们人生中众多选择中的一个,我们可以选择它,也可以不选择它。单身不是待婚状态,已婚不是人生终点。

我不是排拒婚姻,而是不愿意当任务去完成,不结婚是不想将就,看看所有将就的婚姻到头来是什么样的结局?质疑我们的人也许是最没有资格的人,那些深陷围城泥潭内的人不妨扪心自问,如果婚姻让自己不舒适,那么婚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不是任务,生活即是修行,然而,很多人把修行也当作了人生的任务,将自己限定在了某个标准中,甚至陷入了更大的偏执,而忘了最初的发心。修行本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它就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苦修,让自己煎熬。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