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缅甸而言,在边境各邦驻扎,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武装少数族裔与少数族裔抗争,这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在这七个邦中,又以面积最大的掸邦和克钦邦最为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掸邦同为“特区”,其历史渊源、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条件都颇相似,为何果敢吞并11年后佤邦仍保持独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即使果敢自治特区政府成立11年来作为果敢吞并的标志节点,果敢同盟军也至少存在了20多年——事实上,果敢同盟军与缅甸中央军之间的冲突,甚至可以用"火烧缅甸"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类“民地武”还不少,为何缅甸如此明确地是一个独立国家,对边疆的控制却如此力不从心?回首看一下缅甸二战期间走向独立的道路,过程中总有一些“驱虎吞狼”的味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缅甸曾经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实际上在英联邦控制下。随后日本人打了过去,掌权的首相巴莫、将军昂山与日本人联合起来,将英国势力轰出一片天;再后来,日本人显露颓势,缅甸坚决跳反,向反法西斯阵营靠拢。

或许也有站队正确的理由,在日本投降后,国际社会承认缅甸独立的正确性。但是,即使二战已经结束,缅甸仍在努力摆脱英国的操纵和影响。缅甸最终在1948年被英国议会正式承认。

从这一过程中不难想象,缅甸虽然独立,却没有能力有效地控制整个国家,也没有能力改变英国殖民时期刻意经营、分治于不同民族地区的局面。

到目前为止,缅甸的行政区划仍然是七省七邦和两个中央直辖市,其中“省”通常是以缅人为主的聚居区,中央控制得力的地区,而“邦”则历来以少数民族势力为主,相当于民族自治地区。就国内而言,缅人约占人口的七成,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区。她们大多笃信佛教,而“缅甸”这个国名的出处是梵文,意为“坚强、勇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边境地区往往山高林密,是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域。在这些地区中,东部与云南交界的地方是掸邦高原,它是包括果敢和佤邦在内的“掸邦四特”地区。最初果敢的名字叫“缅甸掸邦第一特区”,佤邦同属第二特区。

假如从当地的风土人情来看,由于地理的原因,两个国家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与中国经济紧密相连:汉语是通用语言,人民币是流通货币,就连IP网络也是云南的!商业运作,货物往来更加紧密。

数据显示,仅在2007-13年间,南方电网所属普洱供电局累计向缅甸佤邦以外地区供电6323.7万千瓦度,13年时,更是将总发电量的20%以上送往佤邦。

缅甸在2009年中央控制果敢大部分地区之前,这些特区各有强势领导人,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高度自治,实质上形成了一种“国家国家”。果敢:一朝内斗,四分五裂

果敢与中国的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元朝,当时在这里设有宣慰司,归云南管辖。明末清初,南明末代永历帝依靠李定国、孙可望等人,在西南部边境地区抵抗清军,最终逃亡缅甸。

永历皇帝遇害,李定国病逝后,跟随他们的汉人遗民无法返回到清朝统治下的中原,只能呆在当地。它们是缅甸果敢族的发源地。根据缅甸独立初期签订的《彬龙协定》,果敢作为一个独立的土司邦,在理论上享有自治权。但是当时局势复杂,局势不稳定,果敢地区很快就被缅甸政府军队控制。在缅共的支持下,不满的果敢人彭家声带着果敢人打回去,成立了缅甸人民军东北军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缅共势力衰微,彭家声与掌权的兄弟彭家富子彭大顺发动311事件,脱离缅共,与缅甸中央谈判,建立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一系以果敢同盟者为底气,宣布“果敢人治理果敢”,高度自治。

很多人认为彭家声的角色本质上就是新时代的土司,甚至干脆称他为“果敢王”。彭家声在果敢严厉打击鸦片种植和贩卖,人民生活水平的横向对比也不算差。同时,他还控制着赌场,果敢地实行家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