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卢亮 深圳300家上市公司如何“精准画像”?又该如何提升治理质量?

11月27日,在第四届中国(深圳)公司治理高峰论坛上,《2020深圳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报告》正式出炉。本次高峰论坛暨发布会由深圳市公司治理研究会连续四年在深举办,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深圳上市公司协会、彭博联合主办。

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讲席教授李维安发布了2020深圳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科创之都”相契合,深圳市上市公司分布在12个行业大类中,制造业样本公司数量为177家,所占比例最高,达到近六成;其次为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一成。

作为民营经济遍地开花的沃土,深圳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达到186家,占比超6成%。

深圳资产总量颇有看点。大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298家深圳市上市公司资产总额为278290.70亿元,占全国9.92%,占广东省84.64%;营业收入总额为46479.82亿元,占全国9.25%,占广东省66.60%;利润总额为6584.95亿元,占全国12.84%,占广东省73.43%。

在深圳市的辖区中,上市公司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南山区(116家)、福田区(50家)、宝安区(32家)、罗湖区(26家)、光明区(20家)、龙岗区(18 家)、龙华区(18 家)、坪山区(15家)以及盐田区(3家)。

不过,南都记者注意到,不同辖区治理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像龙华区、坪山区、福田区等市辖区指数平均值较高;宝安区和光明区指数平均值较低。

虽然深圳上市公司数量众多,但是上市治理水平才是核心。那么,深圳上市公司在过去一年呈现哪些治理特点,又暴露了哪些问题?

统计显示,深圳市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总体上较高,达到64.17,比同期全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高出0.68,也高于上一年。

记者梳理报告注意到,深圳市主板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止跌回升,整体水平继续领跑全国。需要注意的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指数首次出现下降,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开始止降回升。

深圳板块间治理水平差异明显,其中金融业板块公司治理指数最高,科创板和创业板紧随其后,然后是主板,排在最后的为中小企业板。

上市公司的“痼疾”也值得留意。报告显示,股东分红水平低、监事会规模结构有待优化等成为影响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的突出问题。两职合一比例高、信息披露相关性不足、利益相关者纠纷增多等暴露了上市公司潜在的治理风险;

“深圳市上市公司在董事薪酬方面具有明显领先优势,但董事会治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升。”报告如是提醒。

实际上,这已经是连续四年发布《深圳上市公司治理排行榜》。今年还出炉了《治理十佳排行榜》、《绿色治理十佳排行榜》、《董事会治理十佳排行榜》、《十佳董秘排行榜》四个子榜单。

南都记者注意到,招商证券董秘吴慧峰、平安银行董秘周强、万科A董秘朱旭等高管入围“2020深圳上市公司十佳董秘”。

深高速、平安银行、漫步者、立讯精密等企业入围“2020深圳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十佳”。

“上市公司已成为推动深圳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认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既是主力军,又是领跑者。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深圳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圳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