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和孩子都抱着手机,想要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烦恼和困惑,很难。

或许你相信,虚幻、精彩和诱惑的手机屏幕,可以帮助你寻求教育孩子的思路、方法和理念,但是和孩子在一起,请放下手机,看着孩子,然后聆听他的困惑和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父母觉得,孩子整天就是胡思乱想,问的那些“十万个为什么”不但很难回答,而且浪费时间,你确信这就是所谓“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吗?

的确如此。

但不论何时何地,教育孩子,都不应该被“物化”成枯燥乏味的数字。

如果你的孩子期中考试满分,你就欣喜若狂,给孩子买这买那,把孩子捧在手里、贴在心上;如果孩子期末考试50分,你就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对孩子打骂责罚、怒不可遏。表面上看,这是“教育正确”,实际上却是荒谬可笑的“物化教育”。

我们的孩子,无论如何,不应该变成考试分数的“奴隶”。

分数,的确很重要,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下,分数高的天才学霸能够金榜题名、逆袭人生,也能够赢得社会的赞誉和钦佩。可是考试成绩高,只能证明孩子会考试,而不是会学习,更不是有能力。

人生有无数次挑战,而高考只是第一道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高考面前,仿佛父母对待孩子的一切温情关爱、沟通陪伴,都显得缺乏理由、没有价值。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高考是结果,父母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是过程。

如果每一对父母,都只知道“以分数论成败”,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不负责任的教育。任何父母都可以对孩子说,咱们家的家庭教育,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但是,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挑战或是考试,如果没有过程,能有结果吗?

教育孩子是一个潜移默化、春风细雨而连绵不断的过程,应该充满温情、陪伴和关爱,如果父母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顾,只是简单粗暴地把中考和高考这样的“关键点”,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抽离出来,就像是“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浮在孩子的头顶。

那么孩子会快乐吗?

作为父母和家庭,想要培养和教育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那么最关键的,就是摆正自己心中那杆“称”。

中国的父母,往往很难去认可自己的子女。

不管孩子说什么做什么,得到的从来不是中肯、客观和合理的评价,而是打击、考验和嘲讽。我们总认为,只有经历挫折、战胜困难,才能成为人生的勇者。可是一个言行举止很少得到父母认可的孩子,在他长大以后,性格往往会变得偏激、易怒和古怪。

有的父母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的父母说“打是亲骂是爱”。

可是,在缺乏温情、陪伴和关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或许他的一生,都在疗愈童年时受过的冷眼、嘲笑和打击。

幸福的童年总是相似的,不幸的教育却各有各的不同。

有的孩子不管做错什么事情,父母都是一顿打;有的孩子不管问什么问题,父母都说他笨;还有的孩子明明做出了自以为了不起,值得炫耀的成绩,可是父母却劈头盖脸地两巴掌。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性格不自信,内向孤僻,做事情不果断,什么事情都喜欢一个人解决,而不是寻求父母和家庭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父母根本就不尊重孩子的所思所想,不了解孩子的意愿和需求,不知道孩子整天在做什么、想什么,那又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

每一个人都渴望被看到、认可和尊重,孩子也一样。

那些抱着手机,口口声声说着教育理念、亲子关系的父母,如果以为“无需陪伴”也能教育好孩子,那就错了。

我们的孩子,不该是“考试机器”和“分数傀儡”。

那么,当孩子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考试不及格,你会给他一个拥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