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米尔。

想当年,英国曾经也是世界一霸,尤其是在二战之前,美国还控制着,印度半岛,南部非洲,半个北美和整个大洋洲,此外,还拥有众多英联邦国家众星捧月。可以说,当时的印度是一个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国。

有这样一段话,想必各位都听说过,那就是:大洋洲有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这段话可以说是很好地形容了当时英国人的心态。

那么问题来了,英国人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已经和美国与苏联不再是一个级别的玩家了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英国是什么时候第一次产生对自己的自我怀疑的。

在一战开始之前,英国人心高气傲,这种高傲甚至影响到了军队制定作战计划能够。

当时在一战期间,丘吉尔作为海军大臣主持了对土耳其的作战计划,计划非常之简单,简单到米尔我现在就能给各位把整个计划都背一遍。

首先计划第一步:是把50万人运到土耳其

第二步:打下伊斯坦布尔。

第三步:庆祝胜利。

对,完了,没了,就这。

没有详细的作战规划,没有详细的兵力配属。

结果呢?结果就是协约国死伤十四万,一战协约国中东展现全线崩溃。被解放出来的同盟国主力部队可以集中兵力殴打沙俄,直接把他们给打成了苏联。

等,等等,等下?我好想发现了什么,你说丘吉尔会不会是共……

咳咳。总而言之,一战结束之后,英国见识到了民族主义的威力,见识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战斗力能把一个美国武装成强大的国家,也明白了如果继续对殖民地进行强硬统治,最终会导致英国会彻底完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他们制定了很长的一个计划,用于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殖民地进行附庸国化改造。在殖民地建立联邦政府等等举措。希望能拯救英国。

但是二战,三德子给英国狠狠地来了一套组合拳,让他们已经推进到一半的改革,被迫中止了。

二战初期,法国投降,英国欧洲部队全灭,德国人的轰炸机每天都能前往英国本土观光,德国因为急于对付苏联 ,给出了一个不割地不赔款,非常宽松的停战协定。结果呢?死硬的英国人决不投降,于是很快,英国陷入了饥饿之中。食物不足,最终只能靠喂驴用的胡萝卜以及数百年保质期的鲜肉,熬死德国。

战争结束后,虽然民众在庆祝胜利,但是英国高层非常清楚,这场战争胜利的代价。为了熬死德国,丘吉尔把半个地球的军事基地,以及太平洋上几乎所有的战舰打包卖给了美国。换来了更多的胡萝卜以及面粉,鸡蛋,午餐肉等生活物资。此时的英国已经没有力量再支撑起日不落帝国这个庞然大物了。

而这,是英国人第一次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和美苏一个等级的玩家了。只不过在这个时候,只有少数高层能认识到。而且还有一个人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这个人就是丘吉尔。

在那段时间里,丘吉尔要求英国援助欧洲,取代美国成为马歇尔计划的主力,镇压印度独立运动,维持帝国不会崩溃。

只不过你英国都只能靠胡萝卜度日了,援助欧洲还能援助啥?胡萝卜么?胡萝卜援助给别人了自己吃什么?最终,不想再过苦日子的英国人,把承诺给全民发钱发粮发福利的艾德里选上了台。

而彼时的丘吉尔,正为了英国的国际礼仪和罗斯福谈判呢,结果就在这关键时刻。他的人民给他背刺。

没了丘吉尔这个刹车,英国在艾德里的领导下,向着解题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他的政策是给民众发福利,但是英国没钱怎么办?那当然是打包把英国卖给美苏。

他把巴尔干各国卖给了苏联,把英国仅存的军事体系卖给了美国,加入了北约。把巴勒斯坦卖给了犹太人,把英国人引以为傲的皇家海军换成了粮食和肉制品。就连印度独立都不管了。最多就画条线恶心恶心印度和巴基斯坦。

终于当年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被艾德里换成了黄油,午餐肉,白面包,蜂蜜,鸡蛋。等英国人民终于吃饱了,开始回忆起当年日不落帝国的荣光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帝国已经被他们“吃”完了。

这时,英国人民才普遍意识到:时代变了。

终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听过人算是想开了:罗德西亚和爱尔兰独立就独立吧,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还在就可以了。爵位也不再只授予科学家,军人和政治家了。甲壳虫乐队那样的歌手也能拿到勋爵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不落和不列颠,也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就这样英国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地位,对于虚无缥缈的世界第一感到了厌倦。

说到这里米尔觉得,现在的美国英国和当年二战刚结束的英国差不多。现在他们只需要一个有足够“魄力”把美国打包卖给别人的领导人。美国也就差不多该认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