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球员,一次世界杯冠军、一次世界杯亚军、一次世界杯金球奖、两次意甲联赛冠军、没有欧冠。

B球员,一次世界杯冠军、一次世界杯亚军、一次世界杯金球奖、两次意甲联赛冠军、一次欧冠。

由于在A球员活跃的年代里,没有世界足球先生奖项的设定,而欧洲金球奖亦未允许非欧洲球员获得,所以暂且不统计。

如果拿类似于NBA社区里的那种数干货、比较硬荣誉来讨论历史地位模式的话,似乎在国家队大荣誉上持平、俱乐部生涯拥有欧冠的B球员应该是稍胜一筹,至少也不会在历史地位上差距很明显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不要说在足球领域,那一套行不通。在篮球本身的领域里,那一套风气出了NBA的范围,其实也行不通。你总不能说FIBA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肯定是卡梅隆·安东尼,就因为他拥有了三枚奥运会金牌,而且还是美国队史得分王。

回归到首段,了解足球的球迷应该很容易想到,第一位球员是马拉多纳,而第二位球员则是齐达内。

在足球领域之中,马拉多纳与贝利往往是被视作是处在T0梯队的两个人,粗暴点来说,就是球王级别。至于齐达内嘛,大致上是T1团队的看门员,和两大球王还隔着克鲁伊夫、贝肯鲍尔、梅西、C罗、斯蒂法诺等数位球员。

作为全球的第一运动的最高荣誉,世界杯的牌面极大可以理解,要争夺球王或者是GOAT之类的美名,没有大力神杯在手的话,肯定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数据出发的话,生涯大多数时间都在待在巴西国内的联赛的贝利,在有记录出场的694场比赛之中合计射入652球;国家队生涯方面则是91场77球。在南美以及欧洲赛场均有过征战的马拉多纳,则是在491场比赛之中射入259球,国家队生涯方面91场打入34球。

这样看来,贝利好像是明显胜过马拉多纳的,尤其是体现在国家队上。数据之外,贝利更拥有三次世界杯冠军的荣誉碾压。那么问题就来了,世界杯只有一冠一亚的马拉多纳,又是怎么做到与世界杯三冠在手的贝利平起平坐呢?

世界杯冠军次数是跻身球王宝座的前提,在达成之后关于次数的多少就未必是最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在笔者看来,贝利的能力是将一支顶级强队的下限直接改写为世界杯冠军。在世界杯赛场上,贝利全盛时期内的巴西,一直是世界顶级球星云集的宇宙队,能够提供贝利源源不绝的进攻支援。在关键时刻里,贝利永远值得信赖,亦屡次展现出了史诗般的英雄气质,只是要将巴西队形容为是贝利一个人的球队,则未免过于不尊重加林查、盖尔森、阿尔贝托、迪迪等一大票巴西天才球员了吧。

至于马拉多纳?他可以将一支非世界强队的上限提升为世界杯的冠军。但在意甲赛场上,马拉多纳做到了这一点。在如日中天的小世界杯,他能让中游的那不勒斯两次夺下冠军。

在八十年代中期附近的阿根廷队到底是什么级别的球队?在1982年世界杯上,阿根廷在小组赛阶段出局,早早告负回家,此后阿根廷国家队陷入数年的混沌之中。在对战巴西队的关键比赛之中,21岁的马拉多纳使出报复性踢人动作,直接被红牌罚出场外。赛后,马拉多纳成为了整体赛事失利的背锅侠,早已看不惯这一位问题小子的阿根廷足协选择直接将其从国家队中除名。

在1984年举办的尼赫鲁金杯赛上,没有马拉多纳的阿根廷队被赵达裕领衔的中国队以1-0击败,国足第一次击败世界杯冠军的历史达成。

并非冒犯八十年代的优秀的中国国脚,只是世界杯小组出局、在A级正式赛事之中输给在亚洲这个足球贫瘠之地还不算顶级的中国队,足以说明阿根廷足球在1978年世界杯夺冠之后陷入了巨大的低谷。

来到1986年世界杯预选赛,阿根廷人接连失利,晋级世界杯岌岌可危。这个时候,他们想起了马拉多纳,后者重新披上了阿根廷队的球衣,带领阿根廷人连战连胜,惊险地拿下了世界杯门票。

来到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夺下了冠军。在这一届赛事,阿根廷队总共打入了14粒入球,马拉多纳5球5助攻,一个人导演了全队77%的入球。在足球这项运动中,【以一己之力带队夺冠】的说法本身是很荒谬的,是马拉多纳的存在为其赋予了合理性。

回顾阿根廷队的夺冠阵容,除了恩里克、布鲁查加、里卡多.朱斯蒂之外,其余成员的名字真的称不上有什么名气;即使是被提到的三人,除了恩里克之外,其余两位在阿根廷队史上估计也是第三最佳阵容挤不进去。四年之后的1990世界杯,马拉多纳再次近乎以一己之力把阿根廷扛到了世界杯决赛。

对比梅西时代下阿根廷的团队配置的竞争力,马拉多纳带的阿根廷至少是差了两档。毫不夸张地说一句,给巅峰马拉多纳带那一支在84年击败无马阿根廷的中国队都有争冠可能。

足球始终是团队游戏,要解答这一点的关键还是要回归到团队身上。以个人的力量驱动团队质变,没有人能比马拉多纳做得更好。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对比,克圣与贝皇基本均势、大罗和齐达内难以分出档次差距、梅西和C罗更是打得火热。在所在时代里,个人层面展现出对其他同时代顶级球员的碾压之势,除了贝利之外,唯独马拉多纳做到。这就是为什么在世界杯只有一冠的情况下,马拉多纳就足够与贝利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