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一秒钟》因“技术原因”退出了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如今在电影即将上映之际,又传出因“技术”原因不能在厦门金鸡奖首映的消息,让人不禁为张艺谋捏一把汗。

回顾张艺谋四十年的电影生涯,除了唯一一部从未在中国大陆公映过的电影《活着》,《一秒钟》可能是其最命运多舛的一部电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我们总在嘲笑“国师”对大场面的执着,对整齐划一的偏爱,但是张艺谋还真的能够担得起“国师”这两个字。当然,这里说的是正面意义的“国师”。

因为张艺谋总能把握住每个时代所需要的东西。九十年代以文化输出为天命,新世纪之后扛起中国电影“大片”的旗帜。

正如有人评价陈凯歌,“面对《霸王别姬》的导演,我们不能无礼”。借用一下,面对张艺谋,我们同样不能无礼。

8090年代

短暂的黄金时代

所有人都在怀念这个时代,无论是电影、文学,或是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这十多年都是一个黄金时代。当然它确实很短暂。

尤其对于张艺谋来说,整个90年代,他的杰作与灵感都令人惊讶的绵延不绝。

从《红高粱》开始,到《我的父亲母亲》结束,十来部电影,都充满了那种非常强韧的精神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其中也有少数几部异类,比如《代号美洲豹》、《有话好好说》。前者是被大老板带入坑的首次商业尝试,后者是姜文洗了脑的一次放开手脚。

这十年也是张艺谋拿奖拿到手软的十年,《红高粱》柏林金熊奖,《大红灯笼高高挂》威尼斯银狮奖,《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金狮奖外加巩俐一个影后,《活着》戛纳评委会大奖加上葛优一个影帝。

张艺谋,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三大电影节大满贯得主。

这连续的四部电影,在获奖的同时,无一不给当时的西方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其中所展示出来中华民族的激扬昂奋,至今都难以复制。

当年在柏林展映的时候,西方媒体纷纷感叹从未见过如此的构图、用光和造型,就连拍过《末代皇帝》的贝托鲁奇都要向张艺谋请教。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光影、构图、色彩,十分讲究,充满了文化气息和象征意味。

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在《在黑暗中醒来》一书里说,此片单从情节上看已足够迷人了。

他还称赞张艺谋大胆使用好莱坞已无人使用的“特艺色彩三色拍摄工艺”以及居高临下的主镜头运用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秋菊打官司》则一改张艺谋以往的风格,采取了纪实风格、偷拍、大量采用非职业演员的半纪录片手法,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村的面貌。

农妇状告村长,一个“理”字大于天,“讨个说法”成为当年社会的流行词。

《活着》以内战和政治运动为经,以福贵家境中落的一生为纬,以小见大,一代中国人的命运都被呈现在了大银幕上,充满了嬉笑怒骂、黑色幽默、讽刺和批判。

原来“活着”才是中国百姓的最高信仰。

张艺谋拍出《活着》的这一年是1994年。1994是这个黄金时代的一道分水岭。

因为这一年,张艺谋拍出《活着》被禁止公映,田壮壮拍出《蓝风筝》被禁拍片十年,陈凯歌拍出《霸王别姬》也遭到了删改。

这一年之后,第五代导演最富才华的三个人,田壮壮沉默了,陈凯歌和张艺谋都开始尝试走新的路子。

只不过陈凯歌的步子更大,掉头艰难;而张艺谋的战略似乎是小步快跑,纠错转向。

所以这之后的几年,张艺谋的电影题材和风格都有所不同。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纸醉金迷,《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挚动人,《有话好好说》的癫狂疯魔,以及《我的父亲母亲》的唯美纯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张艺谋以《我的父亲母亲》“世纪末的爱情绝唱”结束了这短暂的黄金时代。

2000年代

大张旗鼓为利谋

我们总说,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发展,电影市场逐步成熟。其实简单来说就是,钱才是最大的。

张艺谋也毅然转型为商业片大导,大张旗鼓为利谋,搞出了中国人的“大片”。用张艺谋自己的话来说,“被票房绑架了”

投资也罢,资本也罢,所有方面也罢,都是要赚钱的。赚钱,票房,市场,观众,成为二十一世纪电影的关键词。

电影成为商品,不再是上个世纪那个“文以载道”的作品。所以在选择上就非常功利主义,非常现实。

2002年的《英雄》当然是第一个尝试。

作为一部武侠商业大片来说,阵容强大: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章子怡、陈道明、甄子丹,主题曲演唱者为王菲。

投资不菲,3000多万美元,在当年也就是2.5亿人民币。

精致的画面,华丽的调色,秦国崇尚黑色,所以就要黑色铠甲、黑色战马,每匹马都是花大价钱做过焗油的。

当然,从票房上来看,这是值得的。

电影上映之后,就连张艺谋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票房竟然达到了2.5亿。

要知道那一年,中国大陆院线整年票房也不过8个多亿而已,《英雄》独占四分之一。

不仅大陆院线热卖,在国际上更是引起巨大的反响。全球票房高达1.77亿美元,《时代》杂志更是把《英雄》和《十面埋伏》并列为“2004年全球十大最佳电影”之首

可以说,《英雄》正式开启了中国大陆电影的大片时代。

紧跟其后的是《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两部。

前者由刘德华、金城武、章子怡、宋丹丹主演。中国内地1.53亿人民币票房,全球票房9300万美元。

后者由周润发、巩俐、周杰伦、刘烨主演,国内票房2.95亿元人民币,再次刷新华语电影在本土的票房纪录,全球票房7850万美元。

随着票房大卖而来的,当然是各种批评和争议。假、大、空,华丽有余而内容不足。

对于张艺谋本人的批评更是层出不穷,对大场面的执着,对整齐划一的热衷,对华丽场面和画面色彩的过分注重,缺少内在精神价值,艺术灵魂上的空洞等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贾樟柯《三峡好人》当年坚持定档12月14日,和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同一天上映。

最终,张艺谋拿下3亿票房,而贾樟柯刚刚从威尼斯拿下金狮奖归来的《三峡好人》不过4万票房。

一时间,张艺谋所代表的“大片”和贾樟柯所代表的“小片”成为热议的两种电影。贾樟柯和张艺谋也为此打过“嘴炮”。

最终《三峡好人》有了口碑,没有票房。《满城尽带黄金甲》赢了票房,却输了口碑。

说到底还是,以票房论英雄,不应该是评判电影价值的唯一指标。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是张艺谋率先扛起了中国电影“大片”的旗帜,才使得中国电影工业、产业链、市场得以快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电影新的可能性,也让一些“小片”有了更多进入院线的机会。

从这一点上来说,张艺谋的“烂片十年”依旧有其不可否认的价值所在。

2010年代

功成名就之后的平衡

90年代扎根农村,满屏的乡土气息,拿够了奖;00年代转型商业大导,一股子暴发户气质,赚够了钱。

经过这两个十年的起伏,张艺谋也算是功成名就,名利双收。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无疑是其前两个十年名利的巅峰。

进入2010年代的他,或许意识到该为自己拍点电影了,拍点自己真的想要的电影。

所以,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平衡——在商业片中寻找艺术性,在艺术片中探索商业的可能性。

这十多年来,张艺谋的电影显得更加多元、平衡。爱情、战争、武侠,各种类型都有;大投资、小投资、中等投资,各种体量也都能拍。

既能够拍出纯爱式的《山楂树之恋》,也能拍出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金陵十三钗》,更有挑战文革历史和反右运动的《归来》,也有再卖弄一次自己的美术功底拍得美轮美奂的《影》,当然还有那部投资巨大,烂到掉渣但是产业意义非凡的《长城》

现如今,张艺谋也已经七十岁高龄,但是拍片的势头依旧不减当年。

《一秒钟》都还没正式上映,《坚如磐石》的预告片已经可以在院线上看到了,也将定档2020年。

紧随其后的还有《悬崖之上》也在今年五月份杀青,进入后期阶段。而不到半年之后,十月份,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最冷的枪》又宣布立项。

距上一部《影》不过两年而已,张艺谋又已经攒下了三部电影等待上映和一部电影等待开机。对于七十岁高龄的他来说,算得上非常高产了。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这四部电影题材各有不同。

《一秒钟》依旧涉及文革,《坚如磐石》算是城市刑侦和反贪反腐,《悬崖之上》是谍战题材,而《最冷的枪》以抗美援朝为背景,四部作品虽然都算不上豪华大制作,但也都是张艺谋突破自己的新尝试。

正如张艺谋自己所曾写过的那样:“中国电影行业为了在世界上找到一席之地,经过了漫长旅程”,而他自己的每一部电影无疑都是这漫长旅程上的一块铺路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