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最终创建的事业之所以远不及曹操,理由可谓多种多样,但识人不明、用人不当无疑是关键原因。正是缘于这个“短板”,刘备曾错失过很多谋臣良将,并给自己的统一大业带来诸多难以挽回的损失。就负面影响程度而论,刘备最不该重用的两个人物,无疑是关羽和李严。那么,关羽和李严究竟做过哪些蠢事,以至于坑害刘备不浅?

早在刘备还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军阀时,关羽便开始追随于他,前后长达30余年,并因勇武绝伦、骁勇善战,从而获得“万人敌”的美称。刘备西征益州时,关羽奉命留守荆州,等到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又被晋升为前将军。然而,正是这位忠诚无二、能力卓绝的关羽,最终把荆州丢失给孙权,并彻底葬送了刘备的统一天下、光复汉室的梦想。之所以这样讲,首先需要讲清楚荆州的极端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早在刘备“蜗居”新野期间,尚未出山的诸葛亮便通过“隆中对”,为他设计了一套光复汉室、谋定天下的大战略。这套大战略的核心,便是夺取荆、益两州,尽占长江上游、中游的有利地形,然后“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见《三国志·卷三十五》),与曹操集团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并寻找北伐中原的良机。

一旦中原局势有变、北伐时机成熟,那么,在获得孙权集团军事策应的情况下,刘备应亲率主力从益州出发攻略关中,另一名大将则从荆州出兵进攻宛城、洛阳。如此一来,曹操集团首尾难顾,必将陷入混乱、衰亡之中,而匡扶汉室的梦想将会实现。这套大战略若想付诸实施,有两点至关重要,即需要派一名忠诚可靠、能力出众的大将守住荆州,并维护好跟孙权之间的盟友关系。

对此,刘备最终选择了关羽,而事实证明这却是个天大的失误。平心而论,关羽在忠诚度和个人能力方面无可置疑,但他身上拥有的3处致命性格缺陷-刚愎自用、骄傲自大、轻辱僚属,却给他个人及整个刘备集团带来难以挽回的大灾难。因为,刚愎自用很容易导致轻敌冒进,骄傲自大会伤害盟友,而轻辱僚属会影响内部安定,甚至酿成叛乱。

果不其然,关羽留守荆州没几年时间便搞砸了孙刘联盟,使孙权集团变友为敌。而在孙权磨刀霍霍准备偷袭荆州之际,毫无察觉的关羽竟然轻率地举兵北伐,结果受挫于襄樊城下,落得个狼狈而归的局面。但此时,江东大将吕蒙已在备受关羽轻辱的僚属糜芳、傅士仁的内应下,成功地袭取荆州。最终,关羽进退失据,落得个败死麦城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刘备来讲,关羽之死对他造成的震撼,远远比不上荆州的丢失。因为荆州丢失后,北伐活动立刻变为单线迂回作战,不仅无法在腹心给曹操以致命一击,而且还将使后者从容地在关中屯集重兵、布置防线,以击退他从益州发动的攻势,如此一来,北伐便再无获胜的可能。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刘备错用关羽,从而导致荆州的丢失和北伐事业的失败,使他的统一梦再没有实现的可能。

除了关羽之外,错用李严无疑是刘备在用人方面另一大败笔。李严是汉末南阳郡人,年轻时在郡中担任郡吏,以才能卓绝著称,后来又相继效力于荆州牧刘表和益州牧刘璋。刘备夺取益州后,李严备受重用,先后出任犍为太守、辅汉将军、尚书令(相当于宰相)。刘备驾崩前,同时接受托孤重任的,除丞相诸葛亮外便是李严,由此可见刘备对他的器重。

按照刘备临终前的设想,李严应该肩负起统管内外军事、协助诸葛亮北伐中原的职责,但事实证明,李严并没有完成自己的职责。原来,刘禅即位之初,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先后镇守永安、江州,手下虽然握有重兵,但对北伐事业上却极不热心。建兴八年(230年),曹魏大司马曹真率军伐蜀,诸葛亮急调李严率军进驻汉中,结果后者却以各种借口推辞,令诸葛亮极为气愤。

李严非但违抗诸葛亮的命令,而且还向朝廷提出申请,要求将巴、巴西、巴东等5郡从益州分离出来,另组巴州,由他担任州牧。要知道,蜀汉的全部疆域也就益州一地而已,而且州牧由诸葛亮兼任,如今李严提出这项建议,难免会让人怀疑他想跟诸葛亮分庭抗礼,若不采取措施制止的话,恐将导致国家分裂。

好在诸葛亮能及时“止损”,在李严的阴谋得以实施之前便果断出手,以皇帝刘禅的名义将其罢官,并流放到梓潼郡居住,由此使得蜀汉避免陷入分裂瓦解的境地。李严虽然被废,但依然相信诸葛亮会因为爱惜他的才能,不久后会重新起用他。然而,当诸葛亮病逝的消息传来后,李严自知再不会有人赏识、重用他,遂心怀激愤而死,时在建兴十二年(2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