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文为作者原创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温州作家协会会员、温州旅游体验师谢绮频。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

十年一瞬间,在时光坐标的兜兜转转中,我又回到了起点,因为乐清黄檀硐古村是我行走古镇古村的第一个古村,虽然一共去过三次,但一直没有写成游记,因为是第一次行走过的古村,但初次竟然没留下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识乐清黄檀硐古村,应该在十多年前,当时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并且还是雨朦朦的天气,因已经答应同学了,所以就义无反顾地去了。

只知道黄檀硐村在乐清的城北,至于车子的路线,我并不清楚,看着汽车绕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绕了好多弯才看到目的地,那个隐隐约约布满石头垒砌的古老的小村庄。

走进黄檀硐这个古村,感到这个古村是落入黑灰破旧中,因那天实在太冷了,又下雨,所以对村庄的一切布局也没有好好地了解和考究,属于走马看花的形式。

随后的几年,黄檀硐村渐渐地火了,这个默默的古村,历经700多年的风雨,虽建于宋代宝庆年间的古村落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连亘北雁荡山与中雁荡山,整座村庄镶嵌在400米海拔的一处山坳中,村庄与世隔绝,因其村古、林茂、水美、石奇的独特景观慢慢走入人们的视野,被推到了各个自媒体的空间里。

第一次去古村,从哪条路进村已经给忘了,记得第一次好像是在瀑布前拍了张照片,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是从村后山入村的。

第二次去古村,也是冬天,记得是翻山越岭,沿着盘山公路慢慢地盘旋,驶过山路十八弯后才看到美丽的古村隐藏在山谷里,这次与初次的时间距离,大概有七年的间隔了。

这次进村,宛若是初次相遇,因为第一次走这个古老的村庄已经没有一丝的印象,只记住了寒冷的雨天,村庄里几乎看不到人,又冷又湿又冻的情景,但这次的古村之行一波同学拍了很多的人物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次去古村,是次年的春天,五月的古村更美了,看村里的屋舍,房屋建造都是沿着一条长长的小溪而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村中的古屋都是石头垒成的,一家挨一家散落着,老树、墙垛、院落、深巷、曲径、犬吠,古村重现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我们一拨人走村访巷,在历尽沧桑,风雨剥蚀的黑褐色石头墙前留下了很多的风光图片,行走在石级台阶的民居间上,在折上或折下穿行在形成夹道小巷里,看到两侧为一块块重叠在一起的原始山石墙,时而闭塞时而开敞的庭院。站在高处俯瞰古村落,看到山色、石质及黑瓦、石墙、木板壁的古屋浑然一体。

那天中午时分,沿着窄窄的水泥路向村北行走,我边走边拍,突然,前方的一座院落非常有气质,我就想走进这座房子里看一看,但我们必须要先过溪流。

走过溪流上古老的丁步,我们找到了这座老宅的大门,原来刚才看到的是一个边门的门台。

这座院子是一个二进式的院子,过了第一个院子,沿着院子里两座房子的墙巷再往里走,又是一个院子,再沿着院子边上围墙,绕来绕去的,期间还有一些破落的茅房,有面围墙上还开了一个小圆洞,人若想进去,要弯腰钻进去,不知当时开这个小圆洞是做什么用的?

行走中,发现围墙的缝隙上,开满了一些小黄花的野草,这些欣欣向荣的小黄花,镶嵌在黑乎乎的石片中,给古老的围墙添加了新鲜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沿着这些围墙,慢慢地转悠出来,终于走到了第一眼看到的片石门台,门台前面是石板的阶梯,走下去就是溪流,当然在围墙的边上,还有遗留的石块和丁步,可以沿着围墙的边上一直走到原来的丁步上。

在这条路上,还有一座古桥,这是一座石头堆积的拱桥,桥边的石缝中爬满了青藤和野草,看着这个完全用石头垒起来的村落里,突然感觉到自己与历史拉近了距离。

就这样,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用缓慢的脚步,悄悄地把村子丈量,去品味古色古香的气息。在这个山旮旯里,一切都是自然的原生态,黄檀硐村,一个未被破坏的古村落,她的美,就好比一幅幅泛黄的古画册,画册中有远去的历史。

据说村西还有一条峡谷和瀑布,于是我们往村西走去,路过一座祠堂,这就是古村最大的宗族祠堂了。

溪边出现了一条长廊,沿着小溪继续前行,走一小段上坡路,就看见了一个寨口,这个古寨门,称为西古寨门,是村庄的西面。出寨门下坡,两旁环绕着一片茂密挺拔的竹林,下一小段古道的块石阶梯,转角就看到前方有一条小小的瀑布,沿着陡峭的山崖而飞泻下来。

瀑布前面是一个深潭还带有浅滩,夏天是玩水的好地方。坐在浅滩上的石头上,我们可以看周边的树林倒影在水间,落叶纷飞坠水漂流,崇山峻岭中的茂林修竹。

这里的峡谷称为西龙谷,这一潭一瀑一滩一丁步,只是峡谷的部分景色,已经这么美妙了,再进去还有一座水库,古村的古寨门的外面,竟然还珍藏着这么多的景色,真是别有洞天。

温州古道平台提供下列服务:

国内旅游 户外拓展 景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