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俊岭)讯,2020年证券私募发行谁最火?不少来自券商、私行、第三方渠道方的人,都会不加思索地回答——南方几家名字有些绕口的量化私募!

上海迎水投资、上海明汯投资、宁波灵均投资、广州玄元投资……今年以来,这些面孔陌生、名字绕口的量化私募机构,轮番霸占中基协月度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备案量的“头把交椅”。

从曲高和寡学术论坛上的羞涩“理工男”,到2015年股灾时备受争议的众矢之的;从新晋百亿私募的量化黑马,再到掀起股市阵阵涟漪神秘股东……仿佛一夜间,几家头部量化私募就成了渠道眼中“爆款私募”的代名词,而他们日趋庞大的规模效应,也成了股民津津乐道的“XX概念股”。

短短几年时间,他们因何快速跻身百亿私募行列?谁成就了这些现象级量化私募黑马?那些人通过何种渠道购买了他们的量化私募产品?扑朔迷离的交易数据下又隐藏着怎样神秘的算法?

量化私募频演“备案王”

梳理今年下半年以来的私募基金备案数据,一个不同往常、却又在业界预料之中现象是——单月私募基金备案量前列的几家机构,常被一些面孔陌生、名字绕口的量化私募机构所“霸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份,上海迎水投资以单月备案49只产品,碾压高毅投资、林园投资、东方港湾等知名私募,位列当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备案王”。同月,新晋百亿量化私募上海明汯投资备案量达到了24只。

8月份,上海迎水投资继续高歌猛进,以32只产品蝉联月度私募“备案王”宝座。紧随其后的是另外两家量化私募——上海明汯投资(30只)、宁波幻方量化(27只)分列“榜眼”与“探花”。

9月份,私募备案王易主,宁波两家量化私募高调上位。当月,宁波灵均投资和上海迎水投资均以39只并列第一,宁波幻方量化(27只)、广州玄元投资(26只)和上海衍复投资(24只)紧随其后。

10月份,十一长假带来备案量“跳水”,但几家头部量化私募的备案量仍处于高热状态。其中,宁波灵均投资更是一骑红尘,其仅在10月前三周就备案了26只产品。

进入11月份,A股市场看似依旧波澜不惊,但私募募资市场却暗潮汹涌。其中,头部量化私募备案数据尤为亮眼,仅在11月上半月,宁波灵均投资就备案了31只产品,遥遥领先跟随者。

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国内百亿私募中产品数量排行榜单中,上海明汯投资以455只位居次席,仅次高毅投资。此外,宁波灵均投资、迎水投资、九坤投资分别以399只、332只、244只位列榜单前列。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在少数几家头部量化私募“狂发产品、大上规模”这一浓墨重彩的2020年,几家老牌百亿私募却在这一年产品募集寥寥,成为今年这个私募大年的陪跑者。

他们是谁,又从哪里来?

上海的迎水、明汯、衍复,宁波的灵均、幻方,加上北京的九坤和广州的玄元,这几家近两三年涌现出来的头部量化私募名字,普通人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对于私募圈和渠道方而言,早已如雷贯耳。

几年前,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举办的一场量化私募论坛上,几位华尔街归国创业的理工科学霸分享国内量化私募的前景,一套套专业的术语和复杂的算法,并不能引起台小很多人的共鸣。时隔几年,这些人依然曲高和寡,但他们投身的量化私募事业已让人刮目相看。

在日前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上海弈倍投资创始人王上表示,这几家量化私募的创始人在圈内都很知名,他们大多是海归理工男,凭借着对数据和算法的偏执进入这个市场,并在竞争中杀出重围。

与大多数量化私募创始人经历相似,王上也是一位“学霸级”人物,早在2010年,他就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在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他的期货实盘账户约由200万到2亿。

在而立之年就已实现财富自由后,王上也曾经历过一段迷茫时光,直到遇到了两位志同道合的合伙人王勇和余建国,才决定投身于当时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当下如日中天的量化私募创业中。

弈倍投资另一位合伙人王勇经历过多个完整的牛熊周期,对市场大的波段走势判断具有很高的准确度;而担任投资总监的余建国,拥有全球顶级对冲基金资深经验,这家机构管理规模600亿美金。

中基协私募基金备案信息显示,从2017年6月备案第一只产品以来,上海弈倍投资共备案了29只产品,其中2020年备案了10只产品。按照预测周期,投资策略涵盖低频、中频以及高频等。

“参考成熟市场的量化交易规模,国内量化私募的市场容量依然很大,还没有出现绝对垄断的格局,市场上还有很多的机会。”王上表示,相比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老牌私募,由于成立时间均不长,国内量化私募机构普遍拿不出足够长的业绩曲线。

谁成就了“爆款私募”?

不同于今年“爆款基金”极力推崇的明星基金经理光环,在机构渠道和高净值人群眼中,这些爆款私募的最大卖点并非某基金经理,更是其神秘又复杂的一套算法和模型,以及跑出来的一根根的漂亮曲线。

“其实,在高净值客户眼里,他们(几家头部量化私募)的名字并不陌生。”近日,北京一家上市券商产品部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透露,今年以来很多爆款私募的背后,都有券商很多高净值客户的助力。

在升任这家上市公司券商总部之前,这位负责人曾在该券商一家位于北四环的王牌券商营业部担任总经理多年,他对北京地区高净值客户的投资行为与风险偏好十分熟稔。

与私人银行的高净值客户最低门槛500万有所不同,券商眼里的高净值客户门槛要略低一些,但至少也是“百万级”。不过,从投资偏好上来说,这些高净值客户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保守”。

“很多高净值客户最早也是散户,但最近一两年他们发现,自己做股票的成本与收益远不及机构,于是他们便拿出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钱来申购私募基金,尤其那种业绩曲线好的更受市场欢迎。”他说。

近期,他们拿到深圳一家知名私募几个亿的额度,开售几秒钟就达到单支产品募集人数上限。原本,他们还想邀请这家私募的灵魂人物来券商给这些投资人做线上路演,现在看来可以省省了。

至于那些“业绩好、回撤低”的头部量化私募的产品,更是一票难求。上述负责人透露,今年以来,他们曾尝试与上海一家知名量化私募洽谈代销事宜,但对方以准入程序繁杂一类的理由“婉拒”了。

“以今年的市场行情和渠道需求,如果在代销方面不加限制,这几家头部的量化私募规模的爆发力将十分惊人。”上述负责人推测,目前十几家百亿级别的量化私募,至少会有几家成长为千亿规模。

限售的与愁卖的

尽管高净值客户认购量化私募呼声很高,但这家券商代销的量化私募产品并不多,一方面是头部量化私募各种理由的“关门谢客”,还有另一层总部层面的通盘考虑。

作为一家业内排名“不上不小”的中型券商,他们最顾忌的是监管层对他们在风控合规层面的“扣分”,错失一款爆款产品事小,一旦出现一个风险事件,券商评级降下来就事儿大了。

“你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就会用脚投票,去别人家开户!”上述券商负责人称,尽管他们有时候已尽其所能,但仍无法拿到部分热销私募的额度,只能眼巴巴地刷着同行“秒杀”、“爆款”的朋友圈。

券商高净值客户对头部量化私募产品的追捧,只是眼下量化私募热销的一个缩影。据财联社记者了解,有些客户资源庞大的私人银行,以强势的渠道优势,经常能拿到更多紧俏的头部量化私募份额,而在哪里,一些爆款私募被高净值“秒杀”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很多创始人都是理工思维,固执地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通常他们很少配置自己的直销团队,知名的量化私募产品根本不愁销,券商、私行渠道都是抢着签代销协议。”上海一家量化私募合伙人透露。

当然,以上现象仅适用于少数头部量化私募,而对于市场中多数规模有限、业绩平平的量化私募机构而言,唯有积极拜各家机构码头、使劲浑身解数路演,才能换得渠道方尝试代销一些自家的量化产品。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与任何一个细分市场的格局相似,国内量化私募江湖的市场格局亦是如此,即便在如火如荼的量化私募爆发的2020年,亦有产品难发、艰难度日的草根量化私募。

由于公司定位漂移、产品业绩不佳等原因,近日,一家基金子公司的成立数年、并一度给予转型重任的量化投资团队不得不解散,也正应了那句话“即便是压准了赛道,也可能看走眼了人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