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季度,海外股市随着疫情的复发而出现波动,国内A股市场却走出独立行情,维持了持续两年的震荡牛市行情。居民理财已从买房向买基金转移,也对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批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理念清晰,长期业绩突出的公司成为更多投资者的优先选择。

多只产品占据长期业绩排名榜单

近期,银河证券发布了《中国公募基金长期业绩排名榜单》,该榜单旨在全面践行基金评价的长期性原则,主要考察基金的中长期业绩表现。在榜单显示,过去三年及以上的时间范围内,中欧基金在标准股票型、行业股票型、偏股型、偏股混合型、行业偏股型、灵活配置型、普通债券型等7大类别均有上榜。

其中,有多只基金中长期排名在同类基金前十,分别是中欧时代先锋(过去三年标准股票型基金排行2/129)、中欧新蓝筹(过去十年灵活配置型基金排行2/31、过去七年9/47、过去五年4/50、过去三年3/52)、中欧增强回报(过去七年普通债券型基金排行8/56)。

引导长期的人才、理念和平台优势

近年来,中欧基金以打造“聚焦长期业绩的主动投资精品店”式的一流资产管理机构为目标,持续提升权益和固定收益基金管理水平、提供长期卓越业绩而确立的4P投资研究体系被认为是成功关键。

“4P”中第一个P,也就是people,聚焦人的作用。中欧基金早年依靠明星基金经理驱动,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公司投资总监平均从业经历超过16年,但要想在中长期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对标国际一流机构,仅仅依靠个别牛人肯定远远不够,还必须建立一个研究驱动、纪律型、团队合作的投研团队。

为确保投资人选择的中欧旗下产品长期业绩整体优秀,中欧基金自己培养的年轻基金经理已经开花结果,公司近年来在行业中业绩排名前列的基金经理葛兰、郭睿,都是公司研究员成长起来的优秀年轻人。

第二个P是Philosophy(理念),在每家资产管理机构中对投研理念诠释的意义各不相同。也许在中国还不完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仅凭交易驱动也能取得不错的投资回报,但在中欧基金投研团队中,无论是老将还是新人,投资理念都高度一致:坚持基于基本面研究和长期投资,依靠团队分工合作下的高度纪律性的投资。

第三个P是中欧基金格外看重的平台(Platform)优势。中欧基金近年来也在花力气持续打造高度标准化、透明化的平台运作机制,以保证长期业绩的可持续性。

如何做好数据管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流程控制,是基金公司搭建投研平台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欧基金将投研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从查资讯、数据整理到研究分析,都能在平台上实现标准化和透明化,在中欧基金自建投研平台中,基金经理们可以共享的方式查阅和企业基本面研究有关的各项数据,发现可能的长期投资机会。

建立高度细分、高度专业化的投资流程

最后一个Process(流程),同样非常重要。不可否认,流程将会是基金行业从粗犷向长期精细化发展的改革重点。现在很多基金公司的投资流程还是“基金经理一站式的决策投资流程”,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关系更多是派活制,这种模式的低效不仅限制了基金经理的舒适管理规模,也会让研究员对行业所在上市公司研究不够深入。

实际上,流程要解决的是提升整个公司对“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从而提升长期业绩的问题。投资研究团队信息处理能力是投资业绩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信息处理能力又包含两方面,一是投研团队每个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二是投研团队每个人想法交互的效率,即是如何将个体的点状洞见凝聚成团队网状的智慧,成为投资研究团队区别于市场其他投资者的独特决策。其中,投研交互效率是产生基金公司长期业绩差异的决定性因素。

未来基金公司要保持长期业绩,投资就要转向生产线式的、高度细分、高度专业化的投资流程:研究员对行业深度研究和重点上市公司的持续跟踪,将成为投资决策流程的起点,基金经理将扮演整个生产链中的“总装工程师”角色,这样才能提高总体生产效率和投资胜率,持续提升基金长期业绩水平。

中欧基金对于4P投研体系的实践,仍然在深入,中欧基金坚信公募基金已从靠天吃饭的草莽时代,转向系统化、流程化的工业时代。公募基金需进一步发挥人才和平台优势,坚持扎实深入的基本面研究,完善升级着眼长期的投研体系考核机制,打造开放高效的投研平台,最终通过体系化的团队作战,挖掘出具有核心技术、行业领先、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实体企业,为投资人带来实实在在的长期业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