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孩子是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良行为的,试图隐瞒它,欺骗甚至说服别人,使之相信他什么坏事也没做,所有这一切成年人都会强烈反对的。但是,请思考一下,就连成年人也不总是那么容易承认自己是做错了事的。孩子愿承认错误,有时能说明是勇敢的;但是,有时也说明一些孩子的羞愧感不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若认清自己行为是不好的而感到害羞,故不愿在父母面前承认它。应尽量这样做:不宜责备,多去理解,最主要的是不要使孩子在惩罚面前战战兢兢。孩子也可能是因羞愧不愿承认错误;或是怕父母难过或是不愿出卖自己的同谋者哥哥、姐姐或伙伴。因此之故,在你指责孩子隐瞒错误之前,你最好想一想:“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个问题应当提出:父母应不应要求孩子,尤其少年,绝对忠实、坦率和必须永远把自己的一切全都讲出来?少年应当有权保留个人内心的感受和亲身体验之情。内心的感受问题和讲话的坦率都与儿童的年龄有着密切关系。与父母谈话的性质和方式对年龄小的儿童来说比年龄稍长或更大一点的完全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常,年龄小的儿童很愿意跟他亲近的成年人讲话,且诚实坦率;给他提出什么意见也束缚不住他。可以这样说,年龄小的儿童没有什么不可公开的隐秘问题。可是跟他谈话毕竟也不是那么容易;关于他自己,没关系,什么都可以谈,因为他几乎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年龄稍大点的儿童,即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已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自我认识方面也获得一定程度的进展。这样年龄的儿童多爱活动,少爱思考。在这个发育阶段的儿童,尤其是九至十一岁的儿童通常是很喜欢与同龄儿童交往,所以做父母的总抓不住孩子愿与自己做较长时间谈话的机会,以便使孩子讲述自己的感受。虽然条件不好,不利于促进和加深与孩子的联系,可是孩子(小学低年级学龄儿童)的父母应当利用一切机会与孩子交流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应当保持父母与孩子之间早已存在的这个自然联系(尤其与妈妈之间),同时并要建立和巩固精神、思想上的相互交流。因为若等孩子到了少年时期那种年纪的时候再来建立这种联系,那就很困难了,那就晚了。要特别注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父母要认真听孩子的讲话,与他们进行讨论;要注意发现他们的成绩和在发育中的问题。分析研究已观察到的材料,以便在很多方面来帮助孩子;保护他,使他免受坏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少年时期,孩子的接触、联系扩大了,所以接受不良影响的危险性比在学龄前时期要极大增加了。少年时期的儿童,很多时间要在家庭以外的环境里渡过;将得到许多连父母都一无所知的经验和体会。父母可以从与他们的谈话中了解这一切。在这个时期,儿童对社会的感受,是对他的智力发育有着特殊意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父母与正在成长的孩子交谈,这是了解孩子观点、信念、态度、立场、兴趣、愿望和理想的重要源泉。这能锻炼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些问题上,这使孩子能深入地思考问题、考虑自己,培养孩子具有深刻的自我认识能力。做父母的,若不了解孩子这些感受,就不能帮助孩子,不能及时给予诱导,使免受不良影响,并进一步防止孩子干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