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Gloria 来源:凯叔育儿(yuerjinhualun)

前不久,新闻报道了哈尔滨一位13岁的男孩,在家突然昏厥呕吐。

家人以为是着凉,去医院一查,孩子小小年纪血糖高得惊人,原因竟是——他常喝饮料吃零食。

父母给孩子买零食是出于爱,却往往会变成对孩子的害。

5月17日,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正式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明确了3-12岁儿童食用零食的建议,以下6类更是被列入黑名单,真的,一定要杜绝!

01

含反式脂肪酸的零食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一些肉类、母乳或奶粉中,都含有天然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无害。

但是,人造反式脂肪酸,是在油脂的加工烹调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无利。

朋友家的儿子,今年12岁。前段时间被检查出脂肪超标,更严重的是,他的记忆力明显跟不上同龄的孩子。

医生在听完他的日常饮食习惯后,判断他很有可能因为平时过量饮食马卡龙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蛋糕(植物奶油和人造奶油类)、奶茶、西式糕点、面包、薄脆饼干、巧克力、冰淇淋、蛋黄派……

凡是松软香甜,口味独特的含油食品;

以及像薯条,炸鸡等一炸再炸的煎炸食品,都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存在的意义,就是让食物更美味,延长保质期。

千万不要小看了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每年有50多万人因反式脂肪酸而死于心血管疾病。

世卫组织早在2018年,就提出计划五年内在全球范围内全面禁用人工反式脂肪酸。

对于孩子来说,长期进食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更是数不胜数。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童晓强调:

「反式脂肪酸会引起孩子成年以后的心血管疾病,而且吃多的话,会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很大影响,严重的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甚至导致儿童性别错乱。」

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会让孩子变胖变傻。这种「笨蛋脂肪」,会造成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食用反式脂肪酸,还会让孩子变得脾气暴躁。

美国研究表明:不论年纪大小,常吃含反式脂肪食物的人更具有攻击性,相反,反式脂肪摄入较少的人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那么,怎么判断零食是否有反式脂肪酸呢?

答案是,看配料表。

需要注意的是,看配料表时,可不是只看有没有写「反式脂肪酸」这么简单。

江苏省老年病医院营养科主任蔡晓真强调:

我国建议在食物标签上标出反式脂肪酸,但并不强制,所以很多商家玩起了文字游戏,给反式脂肪酸披上「外衣」,例如:

精炼植物油、植物奶油、植物黄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脂末、植物奶精、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等等。都可能是反式脂肪的「小号」。

家长需要警惕再警惕。

专家建议:

1. 零食配方含有「氢化植物油」「植物奶精」「代可可脂」等的,不建议购买。

2. 零食配方中「饱和脂肪」含量超过3%的,不建议购买。

3. 零食保质期越长的,猫腻越多,不建议购买。

02

经过辐照处理的零食

朋友非常喜欢给孩子买各种蜜饯。

她说孩子不爱吃蔬菜水果,蜜饯味道重,孩子很喜欢,想着给孩子多吃些,补充些维生素。

父母一定要注意了!

蜜饯属于辐照食品,对孩子来说营养价值远远不够。

辐照是指为了达到杀菌,延长产品保质期的目的,用一定剂量电离对食品进行辐射,多用于水分较多的食材的杀菌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蜜饯、水果干、方便面的蔬菜包等, 都属于辐照食品。

辐照方式处理过的食品,不会有放射性的危害。

但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几乎都被破坏,完全不能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

换句话说,除了吃撑肚子影响孩子饭量,没一点好处。

03

含色素、甜味剂、防腐剂的零食

含各种添加剂的零食实在太常见了。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孩子们很爱吃的彩虹糖,看配料表就会发现,一颗小糖豆里包含各种色素、甜味剂和防腐剂。

之前就有人做过实验,把水倒入盛满彩虹糖的盘子里,色素马上流了出来。

另外,《中国9城市儿童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调查报告》显示:

有9种孩子常吃的零食含添加剂最多,包括方便面、火腿肠、蜜饯、果冻、冰淇淋饼干、奶茶、口香糖和薯片。

我邻居家的孩子,就非常爱吃口香糖,一次嚼十几个。

老人还很得意:「这比吃糖好,我娃三岁多就吃,吃完会自己吐。」

看似一点点,但要是常吃,非常影响孩子健康。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理事,《只有营养知道》主编谷传玲表示:

1. 含各种添加剂的零食一般都是高油高盐重口味,不利于孩子清淡饮食习惯的养成。

2. 更可怕的是,研究显示,这类零食会加速体内锌的流失,进而导致孩子食欲不振、挑食、偏食,甚至出现多动症这样的问题。

04

糖、盐、油超标的零食

2020版《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明确指出:

重糖、高油盐、玩套路,是儿童零食三大痛。

重糖、高油盐类的产品,以饼干、膨化食品、糖果等零食居多。

玩套路,例如儿童饼干、儿童饮料、儿童面条、儿童酱油,多有儿童之名无「专用」之实。

我就中过玩套路的招。

天气热,儿子食欲差,但非常爱吃某牌的儿童鱼肉肠,导购夸得天花乱坠,说非常有营养,我想着反正孩子啥也不吃,吃这个至少还有点肉。

后来,我正巧在一档节目中看到,某平台对儿童鱼肉肠品牌进行测评,包括我买的这种还挺贵的儿童鱼肉肠。

结果显示,测评的18个品牌的鱼肉肠,钠含量全部超标。

也就是说,这类食品为了保持风味与防腐,添加了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尤其是盐分。

我们以为孩子吃下去的是营养,其实都是各种添加剂。

而且,孩子长期吃这些盐超标的零食,口味会越来越重,食欲会越来越差。

营养专家表示:

长期食用会增加孩子的肝肾负担,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具体来说,高糖的零食会导致孩子龋齿,肥胖或营养不良,还会增加骨质疏松,糖尿病等风险;

而高油盐的零食容易导致孩子肥胖,并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

意识到这些问题后,不管孩子怎么哭求,我都不再给他买鱼肉肠;

结果,不到三天,他就恢复了饭量。

05

无过敏原信息的零食

正规的食品,都会在包装袋里注明原料,以及接触到的可能导致过敏的原材料。

但很多三无产品,是没有这项说明的,这对孩子来说就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南京一名6岁男孩童童,长得白白胖胖,活泼可爱。

去年4月份开始,童童的膝盖附近开始出现一个个青紫色的斑块,既不是摔的,也没有撞到什么东西。

童童父母急得不行,带着孩子四处求医,最后医生发现孩子得的是过敏性紫癜,而造成过敏的原因,很可能就是童童吃了太多零食,里面的添加剂引起的。

千万不要小看过敏原的问题。

我一位朋友的孩子,天生过敏体质,绝对不能碰花生,有一回,奶奶没在意,给孩子吃了花生酱,孩子一口吃下去,马上就呼吸急促,脸色青紫。

还好抢救及时,孩子转危为安。

家有过敏体质孩子的父母,真的一定要特别注意看配料表,没注明过敏原的,不要购买。

06

有安全隐患的零食

对幼儿来说,像坚果、果冻这类细小食物,如果不小心噎到,是有窒息风险的。

2017年,江苏泰兴一个九个月大的宝宝,看到姐姐在吃一口肠(手指大小的火腿肠),也闹着要吃,于是奶奶撕开包装捏碎了喂给孩子吃。

结果没想到,整根肉肠都被孩子吸进嘴里,当时就噎得直翻白眼,送到医院还是没抢救回来。

除了容易噎到的零食,还有尖锐牙签串,以及各种噱头的网红零食,父母也要注意。

我表弟就因为好玩,给他五岁的儿子买了个网红「灯泡棒棒糖」,结果,孩子塞进嘴里就拿不出来了,后来跑到医院急诊才取出来,孩子受了好多罪。

很多父母会说:「小孩子都喜欢吃零食,不吃的话肯定会馋。」

其实,正餐之间适当给孩子吃一些零食,是没问题的,但父母得选健康的零食。

  • 营养专家建议父母选择的标准是:

天然食物,低糖、低钠、低脂的零食,糖盐油在配料表位置越靠后越好,不添加最好。

比如新鲜蔬果、鲜奶、原味酸奶、奶酪、馒头、全麦面包、鸡蛋羹、煮鸡蛋等,都可以给孩子当零食。

最好的爱,并不是父母一味满足孩子的口欲;

而是以身作则教孩子懂得:健康的饮食理念,以及自律的饮食习惯。

当孩子长大,懂得节制地享受美食时,他会深深理解当年父母不纵容他乱吃零食的那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