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吕布名声虽臭,但一生的确充满了传奇,有很强的人格魅力,所以才有不少名将愿意跟随他。

其中,追随吕布的名将,张辽、高顺、臧霸这三个人最出名,但令人费解的是,吕布投降之后,曹操只要了两个,却把最厉害的那个给杀了!

众所周知,曹操爱惜人才,推出了唯才是举的划时代思想,吕布手下最厉害的名将,曹操自然应该动心,为何曹操却将之杀了,而只要了另外两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来看看臧霸,这是一个被《三国演义》严重低估的历史名将。之所以这么说,先来看一段令人动容的真实历史记载!

《三国志》:既禽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

这一段记载很清楚,曹操擒获吕布之后,臧霸随即躲了起来,但曹操爱才心切,发布了“臧霸搜寻令”,搜到臧霸之后,“见而悦之”。如果说曹操利用臧霸招降别人,可能还有功利色彩,但随后“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等记载,完全说明曹操看中臧霸的才能!

臧霸究竟是什么人,为何能让曹操如此高看?原来,臧霸出身低微,却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成为一霸,能力非常强悍,甚至击败过吕布。后来,形势所逼,臧霸追随了吕布。正因如此,臧霸才让曹操求贤若渴。

事后证明,臧霸的确是一个大才。曹操与袁绍、孙权等诸侯战争中,臧霸屡立战功,官至镇东将军,封良成侯。曹魏建立后,臧霸被封为执金吾,领有食邑三千户。

再来看看张辽,这个人虽然因为三国演义而广为人知,但其实对张辽最辉煌的战绩,还是理解有误。

张辽本不姓张,而是姓聂,他是聂壹(马邑之谋的发起者)后人,只是因为家族避怨,所以才改姓张,总之是名门之后。

与一般将军择主不同,张辽人生有点随波逐流,开始只是小吏,先后是丁原、何进、董卓手下,董卓死后成了吕布手下。不过,虽然随波逐流,但张辽武力过人,有大将之风,所以备受各个势力欢迎,曹操自然也对其动心。

吕布被擒,张辽投降曹操。《三国志》中记载是“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张辽能力,三国演义中描述较多,但却低估了张辽能力,其实张辽能力远超关羽、张飞。合肥之战中的逍遥津之战,“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辽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锋陷阵,大破之”,可见张辽之强。

与乌桓的白狼山之战,当时曹操征讨乌桓,前锋却突遇乌桓重兵,在“左右皆惧”的曹军氛围中,张辽劝说曹操立即交战,不必等后军,于是曹操就将指挥权全部交给张辽,结果不仅大胜“胡、汉降者二十馀万”,而且临阵斩杀了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

然而,张辽虽强,但还是不如高顺。至少从高顺有限的记载中,可以看到高顺才是吕布手下最厉害的名将!

最后看看高顺,臧霸、张辽能力出众,高顺又有什么能力,曹操为何要杀了他?

其实,史书上关于高顺的记载很少,主要是两段话,却勾勒出了一个英雄高顺,一个最厉害的三国武将。

《英雄记》: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三国志》:将众整齐,每战必克。

看看,高顺之强,攻无不破。东汉末年,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攻无不破、每战必克,但高顺可以,只有700人,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陷阵营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精锐的一支特种兵,高顺是这支军队的领袖,可谓吕布手下最强的猛将。

既然如此,为何曹操不收服高顺呢?原来,史书还有一段记载,解开了真相!

《英雄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魏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后汉书》:(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

这一记载主要说高顺品行,为人正直律己。而且,从史料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到,高顺对吕布极为忠诚,即便吕布猜忌高顺,“布知其忠,然不能用”,但高顺却一如既往的忠诚于吕布。尤其是平时不给高顺领兵,唯独战前才将军队指挥权交给他,如此不信任,高顺还依然对吕布忠诚。

因此,曹操擒获高顺之后,高顺拒绝投降而沉默不语,一心向死。因此,曹操无可奈何,就将他给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布手下的这三人,张辽成就最高,臧霸最为低调,高顺最为可惜。如果吕布重用这三人,可能吕布的命运将有大改变吧,可惜吕布气量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