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不仅会写文章,而且他还很会骂人,在他看来,不论是文章,还是骂人,都是为了骂醒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所以,民国许多大师都挨过他的骂。

其中胡适就被鲁迅多次冷嘲热讽。但有意思的是,胡适不仅骂不还口,而且还对鲁迅推崇备至,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旧照)

说起来,鲁迅和胡适也曾志同道合,有过蜜月期。

1917年,胡适学成归国后,在北大担任哲学教授,

当时的胡适不过26岁,正是意气风发之时。正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萌芽时期,胡适立刻投身其中,并提出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主张。

同时,胡适还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再一次把新文化运动推向高潮。

对于胡适的主张的观点,鲁迅深以为是,也紧随其后,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有史以来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胡适更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赞扬,同时还称赞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

两人因文结识,又志同道合,因此成了好友。

从1918年到1925年,鲁迅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到胡适,而胡适也在日记中也多有提到鲁迅。此外,他们还互通书信,相互赠书……双方交往非常密切。

此外,两人在文学创作上,也互有唱和,而在学术研究上,更是从不敷衍。特别是有不同意见时,双方从不遮遮掩掩,反而开门见山地指出,而对方也会因此再行斟酌。

不光是对鲁迅推崇不已,就连鲁迅的兄弟周作人,也很入胡适的眼。他曾在日记里写道:“周氏兄弟最可爱,他们的天才都很高。豫才(鲁迅)兼有赏鉴力与创作力,而启明(周作人)的赏鉴力虽佳,创作较少。”

(胡适旧照)

不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1921年,胡适接到了溥仪的电话。

原来,紫禁城里新装了电话。胡适由于推广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很有名气,因此溥仪很崇拜他。所以溥仪打的第一个电话就是给胡适,并且溥仪还在电话里邀他到宫里玩。

胡适虽然喝了不少洋墨水,但他在骨子里还是受儒家文化影响比较深,他认为溥仪这是要召见他,所以他很慎重地通过庄士敦见到了溥仪。

事情本来很简单,可是“胡博士见皇帝”的新闻,却还是在北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那些遗老遗少们认为胡适是共和后的“新思想人物”,他们担心高贵的皇帝会因为胡适而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是新思想人物们认为溥仪是旧时代的标志,早就应该把他清理干净才对。所以他们觉得胡适作为知识分子,居然去拜见溥仪,这简直是奴才的表现。

一时社会上说什么的都有,不过传得最多的,还是说胡适要做帝师了。

鲁迅听说后,不置可否,但态度上对胡适非常鄙夷。

此外,性格温良的胡适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认为应该通过改良来完成这一运动,但鲁迅认为唯有革命,才能彻底的让新文化蓬勃起来。

1924年,北京女师大事件,彻底让鲁迅和胡适反目。

鲁迅把学生驱女校长杨荫榆的运动,看作是正义和进步的行为,因此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他不仅在有限的条件下,帮助女学生们,同时他还在报刊上对杨荫榆及章士钊口诛笔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旧照)

没想到胡适也就此事发文表示“呐喊救不了中国”,学生还是应该回到研究室去,好好做学问,其意思自然是对学生运动的不赞成。

鲁迅因此认为胡适也和北洋政府是一系的,所以他在骂杨荫榆等人的时候,也多次对胡适不着名姓地讥讽。

对此,胡适不仅不恼,居然还给鲁迅写信,希望他能结束这场争斗。

胡适没想到,他的信适得其反,竟然让他和鲁迅的关系彻底绝裂了。

1931年,胡适又得到了蒋中正的召见。消息在各大报刊登出来后,鲁迅冷笑不已,于是他在《知难行难》中翻起了胡适的旧账:中国向来的老例,做皇帝做牢靠和做倒霉的时候,总要和文人学士扳一下子相好。做牢靠的时候是“偃武修文”,粉饰粉饰;做倒霉的时候是又以为他们真有“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当“宣统皇帝”逊位逊到坐得无聊的时候,我们的胡适之博士曾经尽过这样的任务。博士曰,“他叫我先生,我叫他皇上!”

九·一八事变后,胡适在《申报·北平的通讯》中写道:“仅仅用武力征服中国是不够的,日本要想彻底征服中国,只有一个法子可行,这就是——征服中国民族的心。”

鲁迅为此大为光火,立刻在《出卖灵魂的秘诀》中狠狠把胡适臭骂了一顿,并且还挖苦道:“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胡适旧照)

在鲁迅去世前,他对胡适的冷嘲热讽还有不少。但是不管鲁迅怎么骂,胡适却一直保持沉默。

其实,当时不少知识分子也对胡适的行为不理解,不过在胡适给周作人的一封信里,他们找到了答案。

在信中,胡适写道:“生平对于君家昆弟,只有最诚意的敬爱,种种疏卫和人事变迁,此意始终不减分毫。”可见正是这份“诚意的敬爱”,才让胡适保持了沉默。

不仅如此,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由于学历不高,久久没有工作,在家里颇受妻子羽太芳子和嫂子羽太信子的窝囊气。胡适得知后,丝毫不计前嫌,为他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谋了份工作。

鲁迅去世后,当有人对鲁迅的文章恶意攻击时,胡适再次站出来主持公道。不仅批评了居心叵测的人,而且坚定地维护了鲁迅在文坛上的威信。

直到胡适年老的时候,对鲁迅,他依然多有称赞。

(参考史料:《胡适传》《鲁迅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