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赛季开始,国内球员的薪资最高不超过税前500万人民币,外援最高不超过税前300万欧元;国内球员和外籍球员的平均年薪最高不超过税前的300万人民币和150万欧元。每支俱乐部单赛季支付球员的薪资总额,国内球员不得超过7500万人民币,外籍球员不得超过1000万欧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今天中国足协在苏州召开联赛会议时已经定下的薪资标准,关于这样的一个标准,外界的媒体和球迷都有着不同的意见,但是大多数还是持有怀疑的态度,毕竟中超联赛能有今天这样的关注度,与球员的薪资和俱乐部的投入是密不可分的。突然之间用这样“一刀切”的办法,来强制执行跨度那么大的标准,无论是对球员还是俱乐部,的确有点措手不及。

但是中国足协既然已经这样决定了,肯定是经过了充分的深思熟悉,方才定下了这样的标准。球迷的不理解主要是因为大家习惯了高薪酬带来的大牌球星效应,一旦缩水,那么未来的中国足坛几乎是不可能再有知名球星来加盟了,这对于联赛的知名度和国内球员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任何的好处。但真是这样的情况吗?下面我们站在另外的一个角度去分析,然后再来看看足协做出这样的决定,究竟有无道理。

一、俱乐部对于高薪资,已经不堪重负。

过去的几个赛季,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的俱乐部退出职业联赛,单就今年年初的冬歇期,就多达十几家。初步的原因是由于足协进行财务制度审核,相当一部分球队并没有及时给球员和工作人员发放薪资,因此他们被挡在了联赛之外,最终选择退出。

但是,经营一支球队,俱乐部究竟要投入多少钱,为什么要选择退出呢?

之前笔者曾经给大家算过一笔账,即仅仅是经营一支乙级俱乐部,每年的投入就高达600多万,而球员的薪资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这也仅仅是中国的第三级联赛,试想一下中甲、中超呢。其实投资商的广告效益并不理想,因此高额的投入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给大家再说一组数据:去年中超联赛,每支球队的支出已经到了11亿,而我们邻国的J联赛为3.16亿,K联赛仅为1.09亿。我们是J联赛的近4倍,K联赛的10倍!但是实力呢?由此看来,俱乐部的高投入并不能为球队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我们在和业内人士谈到相关收益的问题,几乎没有一支俱乐部的投资商是赚钱的,只是说赔多赔少的问题。如果有一天真的顶不住了,他们会直接选择撤资,是没有任何情怀可言的。

之前的十多家球队退出已经为大家敲响了警钟,而中国足协显然是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说持续地对这种现象不管不问,任其发展,那么很有可能会有更多的俱乐部退出职业联赛,这对于一个联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中国足坛恐怕会成为世界足坛的另类笑话。

二、高薪资的国内球员,水平能力有没有提高呢?

为什么要对国内球员薪资,调整的幅度那么大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表现,不足以拿到那么高的薪水。不用举太多的例子,单纯的看看国足世预赛40强赛,国脚们的表现就知道水平和薪资是不是划等号了。

我们知道高薪聘请外援,是为了提高俱乐部的实力,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带动国内球员的水平。可是结果又如何呢?球队的实力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增强,但是国内球员的能力依旧是惨不忍睹。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国足依旧是那几个老兵在撑着大梁,后来填补的年轻球员,简直无法直视!要不然足协也不会想出归化的办法了。

实力外援到队之后,几乎所有的球队都是一个做法,即以外援为核心,进行各种战术的安排和布置。而我们国内球员也习惯了这种思路,拿球之后的任务非常简单,脑海里不是想着如何去利用自己的能力盘活球队,而是首先看看离自己最近的外援在哪里,我要赶紧把球传给他,让他去处理(拿着那么高的薪水,却是这样的踢球态度,作为球迷的我们,心里舒服吗)!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看上去有些球员在俱乐部表现得很优秀,到了国家队怎么就不知道怎么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俱乐部为了能够夺得冠军,高水平的外援是可以通过高薪资引入俱乐部,那么国内球员怎么办呢?我们知道,但凡一个国内球员踢得还算可以,一般就会成为球队的非卖品,而其他球队为了得到这些不错的国内球员,就不得不再去出高价,强制挖人。这样就造成了国内球员的水平虽然有限,但是在市场价值上却被炒得非常高,这同样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的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足协是站在了联赛的长远发展方向,以及国内球员的成长问题上,做出的调整。一旦这样实施,那么至少在薪资的控制上,达到球员应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