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其疆域横跨欧亚两个大陆,但仅有1亿多的人口却又高度集中在主要城市,所以那些远离核心地区的城市,往往人烟稀少。切卡林便是其中的一座典型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切卡林位于俄罗斯图拉州,该市人口约863人,是全州乃至整个俄罗斯人口最少的城市。这样的人口规模,别说在中国只有一个村子大小,连在俄罗斯也最多是一个城镇大小的规模。毫不客气地说,在中国一个中学学校的学生数量,都要比切卡林市多许多。所以居民时常会很尴尬,只要稍微出点事,全市的人都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你还不能小看了切卡林市,这可是一座具有历史底蕴的老城市。切卡林市的历史,据有记录的文献可追溯到16世纪中旬,历史上这是一座繁华的商贸古城,因河运港口优势、地处在陆路主要要塞上,成为当时俄国最富裕的城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世纪小镇发展到顶峰,人口拥有几千人口,城镇内街道纵横商铺林立,教堂、酒馆、工厂医院一应俱全。在当时的图拉州,切卡林的地位就犹如今天的中心城市一般,远近闻名十分具有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期间切卡林被德军占领,在占领的2个月内共有174位居民被杀。其中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突击队战士,在城镇的广场上被德军处决,这位少年便是切卡林。后来为了纪念这位英勇就义的少年,这座城镇才被改为切卡林,原先人们一直称它为利赫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6年,基于切卡林完善的城市功能,深厚的历史文化,这座城镇升级为城市。但此时的俄国刚从苏联的国有经济过渡到自由经济,整个国家的经济状态十分混乱,受此影响切卡林的商业也陷入低迷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小的切卡林从繁华到冷清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经济不景气下的人们,不得不离开鲜少有机会的切卡林。一开始是壮年人群,后来是年轻人,最后连一些老人和孩子都纷纷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去楼空的城市,不用几年时间就尽显出一股荒废的气息。那些建于19世纪的行政大楼、豪宅公寓也因年久未修出现不同程度的破败;四座教堂三座废弃,留下的一座教堂也呈现出一股荒凉的味道;孩子们少了,老师也走了,最后三所学校也仅留下一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个世纪70年代,好不容易重修的歌剧院,如今也凑不齐多少观众,当然也没多少剧团登台表演;足球场已很少看到人们踢球的身影,周边的野草都已快吞噬掉场地上的草皮,一些居民便索性把牛赶在球场上放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是越来越少,但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却一点都不感觉到孤独,人们的心态都普遍比较乐观平和,这是我们比较意外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我大概想到了一些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能留下的居民,大都是有退休金的老人,生活相对比较有保障。二是切卡林市物价不高,也不存在都市里的竞争力,生活节奏比较慢。最后就是图生活简单返回来的年轻人,人们喜欢切卡林的一切,并愿意为了保护这座城市,去主动承担市民的职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也喜欢切卡林,这里学业不重,居民友善,时不时就能够得到邻居送的水果糖果,这让他们可以享受到大都市孩子没有过的快乐童年,但人口一年不如一年是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医院人手不足,设备落后,很难对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要想进高等学府,还是得离开切卡林市。这些无法逆转的现实,正在一步步地蚕食着这座城市的生命力。为了运转这座城市,居民都很主动,包括去学校教学、给游客做向导介绍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口大幅度降低,俄罗斯曾计划把切卡林降级到村镇级别,但此举遭到居民的强烈反对。因为一旦失去城市行政权力,配备切卡林市的公共交通、一些专项资金都会被取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人少有人少的优势,只要在城市里住上一个月,你可能就认识了半座城市的居民。如果是一座1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人们反而各自没有安全感,彼此保持着客气的距离。所以如果让我来选择,如果没有家庭负担,我也更愿意选择这样的城市,有和善的邻居,还有宁静的生活。只是你能够忍受的了,夜晚来临时的孤单,因为即便是白天街道上也看不到多少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