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招募合作伙伴、新模式、超省心、高回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盛则热”。而老百姓常说的“上火”,并非专业术语,但它在中西医里,都有相对应的症状。西医把上火看作炎症反应,而中医则认为,它们与人体不同脏腑的“火热之邪”有关。

有的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头晕、牙痛、鼻出血、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脸上起痘痘、耳鸣等现象,这些都是艾灸后上火的表现,而艾灸之火最容易上攻头部,这是为什么呢?

虽然 “上火”只是老百姓的“土叫法”,并非专业术语,但它在中西医里,都有相对应的症状。

西医把上火看作炎症反应,而中医则认为,它们与人体不同脏腑的“火热之邪”有关。这把“火”常会沿着人体经络上行,主要表现在头面部、口腔、咽喉等部位。

故火热之邪也易循经上攻于头部,出现头昏头胀、眩晕等多种病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凉上?

冷水洗面

用冷水洗脸,往往能清醒头脑,提高思维能力,长年坚持能预防感冒。

有高血压等血管疾病的人,可将脸和双手浸泡入冷水之中,迫使鼻、脸部位甚至整个上半身血管收缩,提高抗御风寒的能力。

艾灸下肢穴位,引火下行

关于这个引火下行,其实经常有些资料上会显示,而且应该在《千金方》里面也有讲到关于灸足三里的时候,可以达到引火下行的作用。

有一个叫膏肓俞穴灸法,里面就是讲灸这个膏肓俞穴的。这本书里边有明文写着,也就是在人灸完膏肓俞穴以后,一定要把关元和足三里灸一灸,达到引火下行,以防火气在人体上面拥堵。

养生为何要暖下?

自古就有“三天吃只羊,不如洗脚再上床”、“夜夜把脚洗,难得寒气从脚起”的谚语。

中医学认为,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来反应,脚部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

这六条经脉之根都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仅足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占全身穴位的十分之一。

自古就有“养树护根,养人护脚”之说。中医理论认为脚位在下属阴,而寒亦为阴邪,故脚是寒邪侵犯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旦保暖不当,寒冷低温刺激双脚,容易使毛细血管紧缩,血液回流心脏能力减弱,出现血液循环不畅,全身不适的情况。

另外,如果足部保暖不足,就会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收缩,使人体局部抵抗力降低,病菌、病毒乘虚而入而患上感冒。

如何暖下?

灸涌泉,常泡脚,乃暖下之本。脚常热”最简单的方法是泡脚,可以有效驱除寒气,温暖全身。

夜晚就寝前热水泡脚,撒点花椒或者艾草,泡到微微发汗为止,可以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提升免疫力。

还可以经常艾灸足底的涌泉穴,这是肾经首穴,艾灸时能感受到全身热量的涌动,还能滋阴降火。

为什么养生要温中央?

现在年轻人中特别流行露脐装或低腰装,其实是既伤了先天,又伤了后天。

古人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而肚脐是阴中之阳,代表着后天。后背的腰眼则是阳中之阴,代表着先天。像年轻人前面露脐,后面露腰,透阴透阳,就会使纯阴阳之气外浮。

而且腹部这里本就属阴,阴属寒,人体六条阴经聚会在腹部,腹部可谓人体极阴极寒之处。寒久了则凝,凝则瘀,痰湿瘀毒这些体内垃圾最易瘀堵于腹部,造成上下不接,上热下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妇科病也喜欢生长在寒冷、湿气足的地方。因为腹部处于一个低洼的地理位置,所以寒湿最易汇集,并涌向胞宫,引起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等病。

如何提高腹温,是养生术最重要的一部分。道家最高养生法内丹术中,练的就是丹田温热之气,通过腹部丹田的温热之气上下之行,元气温洵元精,人体精气充盈元气恢复。

女人属阴,经常保持腹部温洵如个“小火炉”,腹腔经脉气血充盈才能面如桃花,体态美妙如春。寒是造成女人身体衰老的“头号杀手”,“寒则血凝“,寒损耗阳气,形成气血虚、血瘀。

如何温中央?

艾灸腰腹部,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如果你不懂经络配穴,只灸肚脐一穴都能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效果。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可健身延年。

腹部艾灸养生的长寿穴:神阙穴

神阙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肚脐眼,也是身体直通腹部的穴位,艾灸神阙穴可以治疗中风虚脱,四肢厥冷,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泻痢,五淋,妇女不孕等疾病。

腹部艾灸养生延年益寿穴位:关元穴和气海穴

腹部是人体重要的所在,腹部重要的穴位也有很多,除了上述的神阙穴外,本节所讲述的气海穴和关元穴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气海穴,顾名思义,就是全身的气集中的所在,气虚气弱,人就容易身体阴阳不平衡,而像一些更年期的妇女容易烦躁、易怒,这也是气不顺的缘故,艾灸气海都可以缓解这种状况。

而关元穴就是一个补肾调阳的穴位,对于肾阳虚的人来讲,艾灸关元,可以有效调理肾功能和性功能的作用。

腹部艾灸养生调理脾胃:中脘穴

艾灸中脘穴有什么功效呢?艾灸中脘穴可以保养脾胃,还可以通腹降气。

其实我们看它的位置就能知道它的功效,中脘穴的位置和胃很近,所以这个穴位主要可以治疗一些脾胃疾病,比如腹胀、腹泻、腹痛、肠鸣、反酸、呕吐、便秘等,此外对食欲缺乏、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等因脾胃不和引起的病症也很有效。

只要是脾胃不好,都可以艾灸中脘穴来治疗。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所以脾胃对于人的身体很重要,而艾灸中脘穴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健脾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