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天英雄杨利伟成功飞天17周年纪念日时,《杨利伟给青少年的航天课》在学而思网校正式上线,全国用户可免费收看,学习和了解中国航天人的故事,传承载人航天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之所见、耳之所闻的航天梦起点

17年前,当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并顺利返回后,他迅速成为无数中国孩子的榜样——那是中国孩子们第一次离头顶的星空那么近。当满怀兴奋和期待的他们听到杨利伟对“太空中能不能看见长城”给出否定回答时,不仅学到了一件科学事实,更直接感受到科学的严谨与客观。

这反而更加刺激了孩子们的航天梦,在随后的时间里,他们紧紧追随着杨利伟和神舟系列乃至此后的天宫、嫦娥……的身影,往太空的深处投去渴求的目光。

火车和飞机这种“庞然大物”,给杨利伟的童年带来的震撼是强烈的,“驾驭它们,成为了不起的英雄”,成为他小时候内心强烈的愿望。这种情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眼界的开阔,逐渐转化为更高的目标:像家附近的机场里的飞行员一样,征服蓝天!

从此,他的故事和身影以及他出舱时说的那句“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也成为了新一代孩子们航天梦的起点——他们的家附近没有机场,也无法亲自接触飞行员与航天员,但是没关系,他们从电视上、新闻里、博物馆、手机上……到处都能和以杨利伟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所创造的传奇、带回的第一手科学知识亲密接触——中国航天人不仅大无畏地迈向太空,也领着那些仰望星空的孩子们,走近了宇宙。

七堂课,搭建从梦想到现实的航天之梯

“很多孩子都有一个太空梦,但我个人认为,必须分清梦想和空想的区别,只有切合实际的梦想才能成为激励和引导自己去奋斗的理想。”杨利伟说。

最好的方式,就是更多的了解。对中国航天人来说,为孩子们打造更为系统、完善、细致的航天课堂,是他们更想送给怀揣航天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

航天精神,“富养”新一代航天接班人

如何从千里挑一的航天员选拔过程脱颖而出?哪些个人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素质如何从小培养?又在日后的学习和训练中怎样加强?还有哪些素质是成为一名航天员所必备的?中国载人航天是如何以“三步走”步步踏入太空的?

当孩子们面对的是一个会激动、会紧张,会遇到困难并克服困难的真实的航天员时,才能意识到自己和梦想的距离有多近——并不是只有英雄才能完成梦想,而是因为他们克服困难实现了梦想,才成为了英雄。

“当我们进行离心机训练时,地面训练最大G值要做到8到8.5个G,相当于自身体重的8至8.5倍压在自己身上。几乎每一次训练,航天员的眼泪都会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但是那个标志着‘承受不了’的报警器,从1998年至今,没有一个航天员按响过。大家可以想想,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我们。”

除了学习航天知识,孩子们还将在课堂上发现,“航天梦”的实现不仅需要扎实、丰富、多维的知识,更需要强健的体魄、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牺牲精神。而反过来,加入航天员队伍,也将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起到极大的推动和提升作用。“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

杨利伟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国航天人的故事,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有更大的意义,“如果孩子有探索太空的梦想,我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他,怎样把它一步步实现。这其中,离不开坚持的精神和担当的勇气。这份精神和勇气,放到其他事情上,也能帮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