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继生趣谈——历代书法家与文学(34

此人出身名门贵族,籍贯浙江钱塘(杭州),其父是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他由此“近水楼台先得月”。因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馆内日常事务由他掌管,称为“馆主”。

此人耿直忠厚,深受皇帝信任。他任起居郎时,皇帝问:“朕有不善,爱卿也必须记下来吗?”此人即表示要坚守职责,人君的举动都要记下来。后来他升为谏议大夫,几次谏议都得到证实对国事是有利的。皇帝临终托孤与他,任其顾命大臣。

如果说此人的耿直在先皇时是“春风得意”,那么在后任的皇帝手里则成了“悲惨世界”。事出有因,那是皇帝要封武则天为皇后引起的:此人入宫进谏极力反对武则天当皇后,还把笏板放在殿上,叩头流血且言:“还陛下此笏,丐归田里。”皇帝认为这是要挟,命人把他拉出去。武则天更是在幕后高呼:“何不扑杀此獠!”还好有人劝阻:他是受顾命,有罪不加刑。

唐永徽六年(655),此人被武皇后赶出朝廷,到潭州任都督。接着越调越远,到桂州、爱州(越南清化)任都督。唐显庆三年(658)卒于任上,享年64岁。

蒲松龄的《聊斋》,故事写道:长山赵某,病贫交加,奄然就毙。有一绝色美女(狐仙)前来治愈,赵问:为何给他救治?狐仙言:君乃唐朝(即此人),曾有恩于妾家,故来图报。愿为结成夫妻,破屋子也焕然一新。众人前来拜访,其中还有人起了歹心。此时有一只白兔所引,狐仙与赵某登梯而上入云。众人回屋,乃见灰壁破灶。这故事说明民间对此人有爱戴之心的。

言归正传,此人精于书法。《唐人书评》记载:“字里生金,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就连宋代不以唐书为然的米芾,也用赞美的词句称颂:“九奏万舞,鹓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此人的字体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

此人初学欧阳询等,继学虞世南,后取王羲之,融合汉隶特点。楷书丰艳、自成一家,行书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其书法能吸取众家之长,其字感觉骨肉均衡、刚柔相济,清朗秀劲。“真正开启”了唐楷门户,推动了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

此人善于把虞、欧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波势自如,比前辈更显舒展。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需要整理,示与此人鉴别,结果无一误断,足见他对王羲之书法研习之精熟。当人们知道是他在把关,再也没有人敢拿赝品来邀功。

此人代表作《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两者一个峻整严饬、一个空灵飞动。在用笔上以骨取胜的平直的二分笔,转向以筋取胜的一、二分笔兼用,笔画起伏多姿、跌宕有致、曲笔兼用,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此形式的新规范一出笼,天下竞相仿效,成为一时风尚。他以其率直鲠亮的人品和遒媚飘逸的书法,唐之“广大教化主”地位被众人肯定。

此人晚年书法达到了至为高超的境界,由此作出巨大贡献。他对笔法的追求,表现力来自笔意的华美。他犹如一位唯美的气息大师,刻意处理每一个笔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点与每一个转折。这种刻意却超出了字形之外,好像具有一种脱离了形体的独立意义,使点线变为一种抽象的美。

此人知道如何运用结构的疏密,用笔的疾缓,来表现流动不拘的情感。这位“线条大师”能使线条充满了生命,把书家的生命意识也融入情感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中的重要审美范畴:“飞动之美”。

此人在用笔时,就像芭蕾舞演员灵敏无比的脚尖,纵横自在、舒卷自如。在轻灵飞动的连续动作之中,完成一个又一个华美的舞蹈造型。在细劲遒婉的线条中,有一种神融笔舒的惬意,悠悠流淌于指腕力之间,落实在点画之间,从而体现了此人刚正、耿直的性格和满腹经纶的学识修养。

此人就是初唐四大家之一,被称作“神仙用笔”的诸遂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继生:50后,兵团知青,助调。“浙兵岁月”纪念文集副主编、浙江省杂文学会副秘书长、上城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作协书画院副秘书长、浙江省老干部书法家协会理事、杭州西子湖诗社执行社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