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我们人类在夜空中最熟悉的伙伴了,漆黑的夜因为拥有月亮而变得光明,虽然提供不了温暖,但足以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慰藉。因此,自古以来,许多神话和传说都与月球有关,而对月球的崇拜也贯穿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深空探测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们对月球的探测步伐逐渐加快,许多绕月探测器以及诸多“月球车”成功发射,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提供了许许多多珍贵的数据和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为人们对地球之外的宇宙,到目前为止仍然知之甚少,因此对地外天体的探测方面,也时不时会流传出一些离奇的传闻,拿月球来说,在它上面“安装”的关于外星飞船到访痕迹、穿越的飞机、金字塔等等消息层出不穷,就连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都被一些“阴谋论”者质疑或者张冠李戴,这些情况的产生,即来源于传闻“制造者”的心机缜密和别有用心,当然还利用了人们对地外天体和宇宙空间的好奇和探知欲,达到博取关注度、截流信息量,从而获得巨大利益的目的。

事实上,通过大量探测器的探测和科学家研究的结果,一次次表明了月球表面严酷的自然环境状态,比如白天高温、夜晚超低温、昼夜温差巨大、几乎没有空气、引力很小、没有磁场、经常受小行星和彗星撞击等等,这些描述月球特征的名词,在每次探测之后,都会加深月球本身所固有的“标签”,没有什么生物可以在月球这样的环境下长期生存,哪怕是细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至目前,世界上一共有6个国家成功向月球发射了探测器,即前苏联/俄罗斯、美国、日本、欧洲航天局、我国和印度,大约发射了近60颗探测器,先后将12名宇航员送达月球表面。在这些探测活动中,除了解了月球基本的自然环境、大气和磁场状态、月壤成分之外,还发现了月球一些奇特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水的存在。一方面,在月球两极和一些巨大陨石坑的底部,存在着固态的水冰;另一方面,在月球的土壤和岩石中发现了羟基的存在。在太阳高能粒子的冲击下,这些可能来自于小行星和彗星中的水分子,或者来源于高能辐射中氢氧自由离子的结合所产生的羟基/水分子,会从热量高的区域逐渐转移到热量低的区域(比如深坑、两极),在这其中,有一些水分子被电离或者直接扩散到宇宙空间中,有一部分在没有被太阳照射的区域,以水冰的形式长期存在。

二是月球内部仍然存在着地质活动。在对月球开展探测半个多世纪以来,曾经有相当长的时间,科学家们认为月球内部已经完全冷却,而且随着月球热量持续向外太空散失,导致月球不断发生收缩,从而产生大量的岩层褶皱现象。然而在阿波罗计划实施的后期,探测器在8年的时间里共监测到了近30次浅层月震,虽然精确的原因至今还不太清楚,但科学家们表示,由年轻的逆冲断层活动相关联的可能性极大,这表明月球内部或许仍然存在着地质运动。

三是月球土壤组成的特殊性。月壤主要由岩石碎屑、角砾、粉末、陨石撞击形成的熔融态玻璃物质等构成,绝大部分颗粒的粒径在0.03到1毫米之间,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占比达到40%以上,另外氧化亚铁的含量也很高,这使得月壤看上去呈现棕红色。同时,月壤中还含有氧化镁、三氧化二铁、氧化钙、硫化物等成分。值得一提的是,月壤中不仅含有一定的铁、金、银、铝等金属单质和锡铜化合物,还含有比较丰富的氦3,据科学家估计,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总计可达数百万吨,相比之下地球上只有500公斤,而氦3是核聚变的重要原料,因此以后我们如果掌握了成熟的可控核聚变技术,月球必将成为获取丰富原材料的理想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目前人类涉足最远的地外天体,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革新和飞跃,月球“中转站”的作用肯定会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人类对月球的探知也必将越来越深入,届时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惊喜呈现在大家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