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周山”这个名字。而大部分人之所以知道这个山名,主要就是从黄帝的孙子和共工的传说而来。

据说,黄帝的孙子颛顼和共工是同时期的人,共工不服颛顼当盟主而挑起战端,大败之后发怒,撞塌了天的一个“柱子”,那根柱子就是大名鼎鼎的不周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不周山这个名字也不仅是传说,在很多文学典籍里也有记载。比如著名的《山海经》里,就多次提到这个名字。

《山海经· 西山经》:“又西北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

《山海经· 西次三经》: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

而共工和黄帝算子的争端,主要就起源于《大荒西经》这个说法。《淮南子》的描述就是这样的:“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周之山,天维绝,地柱折。故今此山缺坏不周币也。此山原为天柱,经共工触坏,始有“不周”之名”。

也就是说,不周山本名叫做“天柱山”,只是因为被共工撞塌了之后,因为外形有了“破损”,所以才有了不周山这个名字。

顾名思义,“周”就是周全、完美,“不周”当然就是不完美、不周全了。因此,从名字我们就能知道,这座山本身就是残缺的、不完美的。

但是,数千年之后,当年的不周山,至今何在?

想要知道不周山如今的位置,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下它的具体特征。在我看来,从《山海经》这些典籍里,我们至少可以总结出如下4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不周山这个名字描述了该山的边缘、轮廓、以及大概的外形,至少不是“四角周全”的,也不可能是“环形”的,这才是不周山。

2、根据“不周负子”的描述,不周山的附近,应该还有一个小点的山头、或者是山峰之类。甚至可以说,还有一个小的不周山,就像父亲背着儿子一般。

3、不周山的北边连连绵分布着许多小山,同时,不周山的旁边也还有一些比较高大的山。尤其是东边的“泑泽”,其上为“原”,比较平坦,有许许多多的“浑浑泡泡”的小河及水泽,可以认为是某条河流的发源地。

4、不周山是共工与颛顼争斗之处。这个提示比较隐晦一些,但由于颛顼是黄帝的孙子,而黄帝则是华夏的人文始祖。所以,不周山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先祖们生产活动的地方。即使世界上可能有很多“不周山”,但《山海经》上的“不周山”必定是特指的。

从《山海经》我们可以发现,不周山这个名字,本来就是根据“昆仑山”来命名的。

而“昆仑山”就更具有神话色彩了。相传它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是“三皇”活动的地方,甚至黄帝城也在昆仑山里。

这里需要特别注明的一点是,这里说到的昆仑山,和我们现在地理学上的“昆仑山脉”是不相干的。那么,古代的昆仑山又在哪里呢?

有一本叫做《后魏风土记》的典籍有这样的记载:蓝田山,巅方二里,仙圣游集之所。刘雄鸣学道於山下,有祠甚严,亦灞水之源,此西又有尊卢氏陵次,北又有娲氏谷,则知此地是三皇旧居。

晋代戴祚编撰的《西征记》,则说:三皇山上有二城,谓东西广武城,相去二百馀步,隋河水从中东南流,今无水。今城东有高坛,即项羽坐太公於上以示汉军处,一谓鸿沟。

我们从以上两条古籍的记述里可以得出一些线索:蓝田山是三皇旧居,又叫做“三皇山”,秦末楚汉相争时,项羽曾把刘邦的亲爹扣押在蓝田山做人质。

而蓝田山又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现代的地理区域来说,蓝田山就在陕西蓝田县内。《汉书· 地理志》: 蓝田县 “山出美玉”的地方。

而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树生烟”里的蓝田,指的也是蓝田山。

实际上,至今的蓝田山,北有骊山以及很多小山丘,之后才连接于平原;蓝田山的南面,依傍着高大峻峭的秦岭;东边有沋河。

或许在上古时候,沋河的海拔还要更高,上有许多泽地。而蓝田山上还有着一片小高原平地,分布着许多的小河与泽地。

最重要的一点是,蓝田山既然是“三皇”故居,理所当然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先祖们的活动中心了。于是,共工与颛顼在蓝田山争斗也就很好解释了。

或许,《山海经》里说到的不周山,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蓝田山”。只是因为年代久远,这个名字或许被后人另取。

但共工一怒之下撞塌的外形,以及《山海经》的文字记载,至今还是能在山川形貌中找到依稀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