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和船队“耀兵异域,中国富强”的同时,它不仅没有如同欧洲的航海家一样给自己的母国带来巨额财富,反而成了明朝经济上的一个无底洞。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前后7次远航,每次要保持大小船只200余艘,且每次往返都要进行修理,建造和维修这样庞大船队的费用,据记载要动员“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才够应用”。这支船队遍访亚非30余国,带去大量金银、铜钱、宝钞和丝绸、瓷器等大量的物资,为了“万国顺服”,不惜作为赏赐各国首领和重赏使臣的无偿赏赐品。这一开支也甚可观,据记载,光是白银一项,10年间就花费了600万两,其他的赏赐品还不计算在内。另外,还要对参加下西洋船队2万余官兵给予大量的赏赐和慰劳品。据《明成祖实录》记载,以第三次(公元1409-1411年)下西洋为例,按等级赏赐船队官兵大量彩帛等实物外,还赏每人宝钞10锭,光是宝钞一项总数一次就达20余万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和船队还携带大量铜钱出国收购蕃货,致使铜钱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钱荒”。当时邹缉曾指责说:“遣内官贵往外蕃……及收货所出常数十万,而所取曾不及一二。且钱出外国自昔有禁,今乃竭天下之所有以与之,可谓失其宜矣。”可见多次下西洋开支浩繁,消耗了大量国库储备,也引起了宝钞贬值。

明初,自洪武八年发行大明宝钞后,不久就贬值,又因郑和七下西洋开支骤增,更大量印发钞票,至宣德八年比洪武九年的物价上涨了将近330倍,钞票形同废纸,于是民间拒不用钞,专以金银、实物作交易。大明宝钞原为明朝赏赐朝贡者的主要赏赐品之一。原来大明宝钞在国外信誉卓著,据《明史·食货志》,记载:“大明宝钞华夷诸国莫不奉行。”后因宝钞不断贬值以致造成外蕃来贡用宝钞偿付随贡物品时竟遭拒绝。至此,明政府不但失去朝贡贸易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也失去了“永乐盛世”时的信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朝贡贸易本身最后也成为明朝廷的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怀柔远人”,明廷不但免抽关锐,而且还贱卖贵买,要付出高于市价数倍来收买随贡货物和付出大量的无偿赏赐。最后居然出现了进口香料泛滥成灾,朝廷府库却空虚到了百官的工资发不出来的滑稽场面。明成祖后期,官员们的工资除了春夏两季能领到钞票外,秋冬都只能领取胡椒、苏木。胡椒、苏木成为另类“代价工资券”,一直使用了40多年,直到成化七年(1471年),因库存耗净才告停止。

反观海外进贡诸国,不但在不等价交换的朝贡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而且还由明朝廷承担食宿费用,郑和下西洋一个世纪后来华的日本使节留下的记录还说,大明朝廷提供“使臣共壹拾五员,每员每日五升、肉捌两、油肆两、盐肆两,酱肆两、醋肆两、茶四两、酒叁斤、笋叁斤、花椒四两、烛六枚、柴叁拾斤,炭六斤”。甚至随行的商人,也因到达中国后的一切开支不必自行负担;而且所带商货又能以附搭为名,由中国官方收购,其价格也能高于市价,比起自行交易来可以博取更多的利润,所以乐此不疲。无怪乎当时的外国人要说,“大明,实为个空前绝后的大善政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