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赵国经过胡服骑射,其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但是赵国的胡服骑射是自上而下的军事领域的改革,并没有涉及到经济和政治领域。

秦国的商鞅变法打破了秦国旧有的秩序,是从军事到政治到经历领域的彻底的改革,重新塑造了秦国,使得整个秦国充满战斗力,赵国虽然军事上厉害,但是其经济发展乏力,积累不足,拼不过秦国。

赵国的改变-“胡服骑射”

赵国的位置虽然不像韩国那般是一个四战之地,但是赵国的地理位置也不容乐观。赵魏韩三家分晋之后,赵国分到了最北边的位置。

“中山在我心腹,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

赵国的四周除了秦国和韩国之外,还有少数民族存在,甚至在赵国的中心位置,还有一个中山国存在,赵国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根本无力面对因为变法而强盛起来的列国。

赵武灵王经过反复的研究与思考发现,与汉族相比,胡人的服饰更加适合骑兵,由此赵武灵王萌生了想要学习胡人的想法,并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

赵武灵王规定赵国的军队仿照胡人,全部穿窄袖服饰。并且赵武灵王解散了部分原有车兵和步兵,组建了大规模的骑兵部队,按照骑兵作战特征重新训练,还收编了胡兵、招募精于骑射的年轻男子,经过长期训练,赵国的骑兵部队战斗力过硬。

赵国的骑兵速度快,力量强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大规模的骑兵部队。赵国依靠这支军队,灭中山,南抑魏齐,北逐三胡开疆千里,还占了如今陕北一带,对秦国构成直接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国后期,赵国是唯一一个可以与秦国分庭抗礼的存在,也是胡服骑射的重要意义。

但是赵国的改革目的是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以此来保证赵国的利益,因此赵国的改革仅仅侧重于军事层面,对农业乃至经济方面甚少甚至是没有侧重,这也就导致了赵国的综合国力并不强大。

秦国的改头换面-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存在感非常之弱,经常被其他国家欺负,比如魏国。而且秦国的贵族垄断了大量资源和权力,以自己为重,严重拖累了秦国的发展。

秦孝公即位后,面对不改变就要亡国的局面痛定思痛,决心通过变法来改变秦国的命运,商鞅就是在此种情况下来到了秦国,并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鞅的变法相对其他六国而言是比较彻底的变法,完全改变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弊端。

中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 ——商鞅

废除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特权,按军功大小重新授爵。

废除井田制度,承认私有土地和买卖,调动农民阶层的积极性。并且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业为本。

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加强君主的实际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鞅的变法打击了秦国旧有的奴隶主制度,重新塑造了一个强大的秦国。秦国在后期兴修水利,占据了天府之国,拥有了强大的农业潜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赵国内部存在矛盾

赵国内部存在着地域矛盾,邯郸地区的统治阶层对出身代地的人发自内心的不信任,使得赵国的君主对代地的将领也不能做到完全信任,更何况赵国的君主相比秦国而言略显昏庸。

偏偏代地出名将,赵国的两个战国四大名将李牧和廉颇都出自代地,赵王并没有完全信任他们。这也导致了赵王很轻易地撤换了廉颇,使得长平之战赵国大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牧也是如此,最终被陷害致死。反观秦国内部,以秦王为核心,将士及百姓人人效死命,强盛秦国,统一天下,一直都是秦人的目标。

结语

综而述之,虽然经过胡服骑射,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但是它的综合国力比不过秦国。战国中后期,秦国进行的都是灭国战,比拼的是综合国力,显然秦国要更胜一筹,赵国自然打不过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