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养生理论里,“阴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说贯穿了整个生命的终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话提纲挈领地阐述了阴阳的重要性。其中既有“万物之纲纪”的描述,更有“变化之父母”的比喻,最终得出一个“生杀之本始”的结论。

那么,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人的一生,经历了生老病死的过程,是否正是阴阳的变化过程呢?

内经认为,人的生命起源于阴阳交合。但对生命而言,虽然阴阳都是不可或缺的,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但最重要的还是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阳”,这是一股决定人寿长短的阳气。

从婴幼儿阶段开始,先天之阳最为充沛。而阳主动、阴主静。所以在这个时期里,人都是最喜欢活动的。如果再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这个时期人的眼睛最为澄澈明亮,非常有神采,而这些都是阳气足的体现。

阳气在赋予生命以动力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保护身体免受外邪侵袭。

或许会有人表示怀疑:既然阳气能保护身体免受外邪侵袭,并且婴幼儿的阳气最为充足,为何小朋友反而容易感冒发烧呢?

有这种观点并不奇怪,主要就是片面看问题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说小朋友阳气足,指的是“元阳之气”,也就是先天之阳。而脾胃为后天之本,小朋友的脾胃是娇弱的,后天之阳不足,抵御外邪的能力自然也就不足,于是便容易感冒发烧了。

其实,小朋友感冒了喜欢发烧,换个角度看也是阳气足的表选。要知道,很多成年人想发烧也烧不起来,就是因为阳气逐渐亏虚,体内阳气不足,外邪也“点不着”内火的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到了青少年时期。这时候,体内先天之阳依旧还算充沛,脾胃也逐渐强健,于是,整个身体的阳气都非常扎实,抵御外邪的能力达到巅峰状态。

人的一生,这个时期是最少生病的。也是精力最为旺盛、体力最为充沛、动作最为灵敏、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更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

再之后,就进入中年时期。此时,体内的阳气盛极必衰,尤其是一些不懂得养生之道的人,阳气的衰微可能更显著。

这个时期,因为阳气尚在虚弱的路上,或许暂时还没有太多疾病出现。但不能忽视的是,某些疾病其实已经处于“酝酿”阶段,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一些风湿类风湿,骨骼关节方面的问题。

最不能忽视的是,因为阳气的“保卫”能力减弱,身体抵抗病邪的能力下降,痰饮、淤血等不内外邪、也可能开始在体内堆积而成积聚癥瘕之证,是最需要引起警惕的。

最后,中年之后便进入老年时期,此时阳气进一步衰微。具体到个人的话,最明显的就是老年人大多容易生病,体弱多病就是他们最明显的标签。

老年人身上多少有点多慢性疾病,四肢偏冷,冬天有时甚至整晚都捂不热,睡眠也相对减少、睡眠质量变差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都是阳气衰微的表现,尤其是受之父母的“先天之阳”所剩无几。这时候,即使再如何温阳补气,也已经无法重燃即将熄灭的元阳之火了。生命,也就渐渐接近终点。

内经有云:人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句话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起居衰矣”,也就是行动不便。这个观点,和我们通常所说的“人老腿先衰”是相呼应的。

也就是说,人的一生,表面看上去是由弱到强、由盛及衰的过程,其实就是机体阴阳的变化过程。其中,又以阳气的变化最为关键。

所以,我们看到的“腿先衰”,其实就是阳气虚衰的结果,所谓“足为诸阳之本”。随着阳气的进一步虚衰,身体机能也会由下向上的衰减。这里面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受之父母的“先天之阳”。

内经认为,生命结束的原因,是“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而清阳上升在天,浊阴下降在地。对于生命机体来说,先天元阳之气逐步上浮,从七窍而出,彼时,就是真正的“阴阳离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