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人的子宫只是为了生孩子吗?不是。到底生不生育,是国家有权干预的吗?也不是。

回答前者的是时代,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无须再像之前那样仰人鼻息,但回答后者的却是日本,只不过他是在干预无果之后才承认了国家的无权干预。

日本政府之所以对人民的生育有所干预,是因为当下的日本暴露出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少子化,原本少子化是西方国家共有的社会现象,但不知怎得,这股"少子风"居然远渡重洋,到了大洋彼岸的日本。

有数据显示,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人口动态统计,到2017年时,日本国内出生的婴儿仅仅只有94.1万人,达到自1989年统计该数据时的历史最低,而日本也在这一年人自然减员40.3万人。

受到少子化的影响,一些学校学生人生锐减,甚至有一些学校因为生源问题而被迫关停,或是与其他学校合并,与少子化同步进行的还有老龄化,甚至连安倍晋三都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国难",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呢?

一、不爱生孩子的日本

日本不是唯一一个遇到少子化的国家,大多数经济发达的国家也都面临着少子化与老龄化,而针对这一问题,其实解决方案也只有两个:

首先是依靠移民,这是欧美等国家的选择,引入移民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治安问题,日本是个面积不大的岛国,这条路相对太过艰辛了些,而引入移民的欧美国家如今也确实遭受了一系列的社会治安问题。

再者安倍晋三倒也尝试过通过扩大就劳签证大力引进外国人,但这也只是工作签证,并不是移民政策,而就连工作签证都受到了日本民众的一致抵制。

其次是靠自己生,日本就是选择了这条道路,只不过困难重重,为了鼓励生育,日本政府绞尽脑汁,提供了一系列的福利政策,比如产检几乎免费、儿童医疗免费、领取补助、多子家庭的廉租房申请等等。

看起来在这些政策的补助下,生孩子的成本也并不高,但是年轻人并不买账,肚子始终鼓不起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为何不生子?

人口相关问题的背后总是有着经济因素操盘,生育率也不例外。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但后来经济学家们发现,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越高,这个国家的生育率就会越低。

难怪前印度官员Karan Singh曾言,"发展才是最好的避孕手段"。但长久下去对于国家发展会起到严重的限制作用,虽然低生育率是发达国家的通病,但是日本却也有着其他层面的原因。

就拿日本少子化来说,日本其实早已陷入了内生性、意愿性、稳定性低生育率的陷阱,简而言之,就是日本人现在存在着不愿生、不敢生,并且已经将不生凝聚成了社会共识。

而在这背后,也体现了日本城市化对其压迫、传统文化形成的桎梏、以及当下社会共存的育儿高成本问题,其实这也折射出为什么日本人不生孩子的原因。

01:社会压力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之后带来的城市化给普通民众带去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大影响就是打破传统的社会结构,而传统社会结构打破之后随之影响了人际关系、婚恋系统等等,对于处在城市中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迫。

虽然城市化将人们聚集到了城市里,看似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实际上人与人的距离却疏远了,每个人似乎都变会了原子化,大家也都很难再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对他人敞开心扉了。更是有很多年轻人直接表示,为什么不愿结婚生子?连个对象都没有!

02:经济压力

与过去不同的是,如今结婚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门当户对等因素了,更多的是受到日本贫富差距的影响。

如今的日本育儿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了,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但是年轻人实在是负担不起一个家庭了。据2000年《全国消费实态调查》显示,在日本,孩子的教育费支出已经在1999年已经达到13%。而这一比率在之后的21世纪更是再攀新高。

如今的日本年轻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为孩子提供的支付已经达到了家庭开支的30%,如果说经济大环境好,那对于家庭而言压力可能还没有那么大,但日本的经济已经陷入停滞将近30多年了。如今的经济只是在啃老本才维持现在的情况。

在高额的教育费面前,任政府怎么劝说年轻的父母们都不会心动,毕竟养不起的事实也摆在了面前。有调查显示,多数年轻人认为,只有年收入达到400-500万日元才有资格准备生育,才有钱抚养一个孩子。

但很明显政府给予的"育儿支援优待政策"是起不到太大主导作用的,而这也导致了日本人的晚婚与不育率提高。

在日本这种现实情况面前,可以说家庭生育-抚养成本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化的问题,正如某些学者的观点:现代生育是理性预期指引下的经济行为。瞧瞧,生育已经不是生育行为了,上升到了经济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日本政府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也开始想办法通过一些补贴政策来鼓励年轻人生育,再将生育所需要的硬软件措施全部都做好,为年轻人创造出生育的友好环境。只不过就目前形势看来,日本政府推出的这一系列政策好像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03:文化观念

一直以来,日本人生育率难题与日本女性在社会上的微妙地位密不可分,以"温良恭俭让"闻名的大和抚子也并没有她们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驯服。

日本作为高收入国家中性别差距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从1974年日本宪法正式颁布男女可以平等就业、生活和工作之后,女性的地位首次提升到和男性同等的程度。尽管如此,日本女性的地位并没有随着宪法的到来而马上迎来春天,宪法的颁布也并没有意味着权力的保障。

在宪法颁布之后的二十年里,是日本经济发展高速的六十年代,而在那个时代里,对劳动力需求极大,那时候便有了一小部分女性能够进入到职场,尽管时代对女性依旧要求苛刻,但是至少女性已经得以进入职场了,在那时,更多的女性还是把"家庭妇女"作为终身事业。

只不过后来因为日本经济形势总体下滑,越来越多的女性为了维持家庭也加入到了职场中。好不容易在职场上实现"自身的价值",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这时候再来劝说她们为结婚生子而放弃这一切,恐怕没那么简单。

不管会不会进入职场,大多日本女性都接受过优质的教育。而在一份调查研究上也显示,女性受教育年限越长,总生育率越低。日本女性受教育年龄其实也是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受到良好教育的女性则会更好的照顾下一代,当然她们的事业心相对也会更重。

其实从文化根源上来看,日本人之所以不愿意生孩子也是有这两点的原因:

一来,女性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她们不愿意再为了家庭牺牲掉自我。

二来,其中也有着阶层固化的缘故,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自己辛辛苦苦的为企业工作,可能最后带来的收益就是工资上涨10%,但对于企业来说,早已经是利润翻番,尽管如此,也只不过是社畜罢了。

这种观念自然也就影响到了他们的生育观,既然我尚且如此了,何必再生子呢,反正他们也实现不了阶层上升,再努力也只不过是社畜了,这也成为了日本人社会一潭死水的原因。其实比贫穷更可怕的,是这个社会没有了上升的希望。

这些因素使日本一步步陷进了少子化的泥潭,这是历史进程的偶然,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三、如何解决"西方性"

让日本陷入"低欲望社会"的,是日本本身的发展,但这又离不开世界大形势,很多学者曾言,这就是美国文化的陷阱,其实不无关系,但实际上这种"西方性"却是少之又少的,对于时下的日本,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无方法。

首先,国家对集体主义的增强,在《菊与刀》介绍日本文化时,日本的集体主义还是比较强的,但随着二战结束,美国人的涌入,让美国的个体主义开始在日本传播,再加上日本对于 集体主义矫枉过正,导致了这一代的日本年轻开始逃避社会责任。

其次,移民政策。虽然日本对移民政策有些抵触,但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在这个政策之下,对于向往着日本生活的潜在移民来说,现在是学日语最好的时机。

其实,"少子化"在中国也快要发展起来了,对于日本的现状,正是需要我们规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