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用“天地一指,万物一马”来说明,其实万物都可以被叫任何名字,因为名称是虚幻的概括的,而万物的本身是一种实质性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万物其实都是齐一的,这就是庄子的齐物论。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这种“齐物”的认识论,要求我们站在道的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用个人的成心与私见。因为一旦人用成心去看待万物,就会产生无谓的是非与争论,反而无法探究事物真正的本质,从而被遮上了眼睛。而一旦无法认识世界,就无法认识人生,从而于世间焦虑彷徨茫然无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节,庄子继续论述齐物论,这一节的重点是论述事物都有彼此两端,所以要站在事物的两端去看问题。

庄子说: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庄子说:对的就说它是对的,不对的就说它是不对的,道路是人行走而成的,而事物是人们命名的。什么是对的?对的就在于它本身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在于它本身就是错的。对,有它对的原因;错,也有错的原因。为什么是,自有它是的原因;同理,为什么错,错也有它错的原因。一切事物都有它是的地方,也有它不是的地方。事物原本就有是的一面,原本就有可的一面,没有什么事物不是,也没有什么事物不可。所以,你看那些小草和大木,生癞的丑女和美丽的西施,以及一切千奇百怪的事物,从道的角度来看,万物虽然姿态各异千差万别,其实都是相通而齐一的。

庄子举了两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小草微不足道,但还有比小草更小的东西,而小草也有它的用处;大柱顶梁架屋很大,但也有比大木更大的东西,大木代替不了小草,小草也代替不了大木的功用。而对小草和大木来说,他们各尽其用,那就是各安其所了。生了疮的丑女很丑,那是与西施相比的,要是比丑女更丑的人相比,那么丑女就是美的。再说了,情人眼里出西施,我喜欢一个人,纵然她在别人的眼里是丑陋的,而在我的眼里,却是世间最美好的女子。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的大小美丑只是人的主观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小与大、美与丑,没有固定的价值标准,它们都是人类的主观判断的产物。因此,人类之所以迷茫于是非,之所以汲汲于富贵功名,之所以在意那些成败荣辱,都是从事物的一个方面去看问题的缘故。假如我们能够抛弃主观偏见,站在事物的彼此两端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万物相通天地齐一。

在下一节,庄子继续阐述他的“道通为一”的理论。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庄子说,万事万物都有所分,也有所成。有所成的另一面就是有所毁。所以,我们从整体上来看,就无所谓什么成与毁,它们都是复归于一个整体的。

只有通达的人才能知晓事物相通而齐一的道理,因此,他们不用自己的主观偏见而只看到事物表面的功用,而把自己的观点寄托于平常的事理之中,这就是顺任自然的道理。顺任自然而不去探究其所以然,这就叫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儒家墨家名家的辩士们,他们竭尽心智辩论,努力把别人统一到自己的观点上来,但他们不知道,事物本来就是相通齐一的,这就叫“朝三”。什么叫做“朝三”呢?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们很高兴。名义和实际都没有改变,但猴子的喜怒却起了变化。这也就是顺着猴子的主观心理变化罢了。因此,圣人根本就不执著于是非的争论,而是按照事物的自然均衡之理,这种做法就叫做“两行”。

庄子强调事物都有彼此两端,都有两面性。分与成、成与毁,看似截然不同,实质却是事物的一体两面。比如说一棵树被雕琢成艺术品,这叫做成,代之而来的是这棵树的整体性被破坏了;一件衣服制成了,而一段布匹就被分割了。所以,真正看待世界的方法是,不用自身的成见去看问题,而是去看事物背后的本质,即事物本来的自然而然的样子。

庄子用“朝三暮四”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用“道通齐一”的观点去看待这个世界,将是非荣辱融入于自然之道,庄子把这种方法叫做“两行”,也就是说,是也行,非也行,成也行,毁也行,不做唯一的价值判断。

将这种“两行”的观点,运用到人生中去,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做养猴的老人,顺着自然之道,任由天下之是非,使之平行发展;而不是只看到有利于自己的一面,胜则大喜,败则大悲,心情喜怒无常,恰如那些朝三暮四的猴子。

其实,成与败,荣与辱,只是事物的一体两面而已,实质上没有变化。因此,执着于人生的是非荣辱,只会让我们如朝三暮四的猴子一样浅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