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想发言(吐槽)的事情有点多。

从郎朗吉娜合体秀怀孕6个月依旧看不出啥变化的蜂腰,到王思聪点评半藏森林健身照“真·不怪刘阳(出轨)”,到北京某大润发竟以“烂身材”代指大码身材。

种种在我看来“光怪陆离”的脚本,如此魔幻又真实地在同一个舞台,陆续上演。

一片浊气中,11月17日,赵薇发起的8集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正式上线,首部登陆作品是她自己指导的《魔镜》,话题直指社会上泛存的女性容貌焦虑。

看到有批评说“无情节”、“空喊口号”云云,但我很欣赏。唯一的遗憾和尴尬是,片末的面膜广告——它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作品本身的批判性和建设性。

今天,就串起来说说这些看似零散、实则相互关联的事儿。

本文作者非非马,传统媒体人出身,而立之年赴英留学攻读电影研究硕士。现为文化创业者、中英电影节英国首席代表、英国FT中文网特约撰稿。转载自公众号非非马FM(id:feifeima-uk)

今天文章的标题,我用了“建议郎朗吉娜、王思聪等等等,都看看赵薇的《听见她说》”,因为,他们在女性外貌问题上的态度取向和言辞,正是这部剧所批判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个看脸的时代,不光看脸,还要看胸看腰看屁股,看头发看指甲看脚后跟。”

“颜值似乎成了某种话语权。”

这是主演齐溪在《魔镜》中的独白。

从前她是班里被嘲笑“象腿”的小透明;如今,同学再聚会,花了整整三个小时“装修”自己的她,终于因为所谓“高颜值”,“站上了C位”。

戴上芭比娃娃式的假发和美瞳,贴上双眼皮贴,垫上一次性鼻假体(我也是被本剧“科普”,才第一次发现居然世界上还有这玩意儿),再画上厚重的眼妆。

这位符合当代特定审美标准的“美女”,美到让全班同学直勾勾地盯着她,并且,认不出她是谁。

过去班里趾高气昂的班花,如今尾随她谄媚地问:你的皮肤怎么这么好,用的什么化妆品?

过去她暗恋了三年的班长,如今主动贴上来赞美她:“你看上去太像个女明星了!”

此情此景,让她得意地认为自己“赢了”,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甚至有了“大仇得报的感觉”。

而她的“秘密武器”,就是,皮囊——她说,“感谢化妆品,感谢美妆博主,感谢勤劳的美妆小课堂。”

看到这里,王思聪那句“真·不怪刘阳(出轨)”浮现。

简单“瓜普”下,起初名不见经传的半藏森林,系因为介入网红阿沁和刘阳的恋情而“出名”。

不论王思聪此番是真心赞美半藏森林的外貌和身材,还是语带调侃甚或戏谑,他将一个女人的外貌界定为一个男人出轨的理由(借口),标示为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胜利,都暴露了他自己“以貌取人”的态度。

它是承认“颜值即正义”的正当性,它是强化“颜值即话语权”的正当性。

在这样的社会态度中,女人自然很容易像《魔镜》中的齐溪那样,平均每天在镜子面前照2小时37分钟,人生空间被堆满的化妆品和衣服压缩到逼仄。

更悲哀的是什么呢?

那种能给女性带来所谓话语权的“颜值”,只有一个特定的审美范式和标准。

“一定得是巴掌脸吗? 一定得是九头身吗? 一定得高吗? 一定得瘦吗? 一定得白吗? 一定得瘦,还得有胸有屁股吗?”

北京某大润发将s码定义为美,将L码定义为“烂”身材,将XL码定义为“稀巴烂”身材,不正是这一标准的体现?

这和郎朗妻子吉娜一直在炫的“丰乳肥臀细腰”,是同一个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郎朗吉娜合体晒“怀孕6个月腰还没什么变化”,终于是遭到了无数网友的抨击和批判。

可就在今年3月,在吉娜仍在口碑高峰期时,我撰文写《从Gina到吉娜:郎朗太太的反面社会意义》,还曾遭到为数不小的攻击,骂我是“傻缺”,“嫉妒心极度重”,嫉妒一切比我好看的女人。

这次,郎朗吉娜遭批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连怀孕都还在“秀蚂蚁腰”,对孕妇太不友好,给社会带来了不当示范,给孕妇带来更多压力。

这我很赞同,但还想提出的一点是,即便没有怀孕这层因素,大肆追捧吉娜“芭比娃娃式的身材标准”,依然值得警惕和批判。

更进一步,拿女性身材来营销,亦不值得提倡。

这里面有几层意思:

不止频繁拿反常规的“蜂腰”说事儿不值得提倡,推崇某种范式的“完美身材”不值得提倡,拿女性身材当作营销工具这件事儿本身,无论是当事人自己,还是节目,都不值得提倡,并且应该被批判。

如今,大家都集中火力在批判郎朗吉娜总拿身材说事儿,吉娜似乎除了腰没什么别的可秀了,可别忘了,出这些“话题营销创意”的,首先是节目组。而郎朗吉娜,是配合了这套游戏规则。

从直接量蜂腰,到拿吉娜的腰围和其它嘉宾的头围做比较,这等“花样百出”,板子首先要打到节目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娜上综艺,从反手抹肚脐到比头围

而值得再往深里问一句的是,节目组为什么会出这样的创意?无非是迎合了流量的需求。

而流量又为何有这样需求?这里面有些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一点,我之前分析过很多次。

同理,大润发之所以会使出将大码等同于“烂码”的营销损招,首先其实是基于他们认为:这符合了大众中占绝对主流的审美观点。

就如同《魔镜》中所呈现和批判的那样。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不是社会主流审美范式放在那里,只靠“客流”吃饭的节目组、大润发、郎朗、吉娜,都不会愚蠢、张狂到公然挑战人群中的大多数。

就在前些天,“超女”出来的冠军歌手江映蓉,还因为健壮身材不符合“白细幼”的主流审美标准,而遭到群嘲,被要求“管理好身材”。

再之前,岳云鹏嘲笑李斯丹妮腿粗,巩俐“幸福肥”被群嘲,章子怡所谓衰老生图留出被群嘲。

桩桩件件,和王思聪的“真·不怪刘阳”,无一不在指向某个特定、单一的审美范式,以及背后极为庞大的人群。虽然,另一种力量和声音也在迅猛崛起。

所以,仅仅是批判大润发、批判总拿身材来营销的吉娜?恐怕,这个反思还不到位。

再往深里说,该要得罪一些观众和读者了,但还是要说,也是对我自己的提醒。

就如同齐溪在《魔镜》里反思的:

“最为包容、广阔的美,变得狭窄、单调,纵容这种变化的,不是别人,就是我。”

那些所谓“流行色”,“流行仿妆”,“xx同款”,是一种洗脑式的影响和裹挟,但选择接受这洗脑和裹挟的,却是我们自己。

拉康说,所谓欲望,乃他者之欲。

这点破了人类社会中欲望的本质。

所以,“美”,如果不是他者眼中的“美”,就不构成“美”,也失去了“美”的附加价值和意义。

也因此,他人的眼光,成为了牢笼。他人的赞美或批判,左右着你我的选择。不单单在审美这一件事儿上。

而我们要做的,正是打破这牢笼,发出《魔镜》之问:

“你到底在取悦谁啊?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谁制定了这样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又是为谁制定的?”

我喜欢《魔镜》的这句台词:

“我不完美,完美多苍白。我很完美,完美地成了我自己。”

赵薇在花絮的采访中说:“现在的男男女女,对于外在的这些东西,渴望越来越强烈,让我觉得越来越肤浅,越来越虚荣,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内心更强大一点,而不是武装得更厚一点。”

说得特别好,“内心更强大一点”。

但也得承认,真正做到这一点,却非常非常难。就像我一直说的,知行之间,永远隔着一座喜马拉雅。

最简单的例子,我们中的很多人,是不是也一边在批判制造外貌焦虑,一边在选衣服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会先看它是不是“显瘦显白显高”

就比如《听见她说》这一系列节目,我特别能理解它的商业化需求,就好像我写公号,也不可能不接广告,毕竟要生存。

但是正号召着打破枷锁,紧跟着就是推销可以让女人“维持年轻”的面膜,它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批判性和批判的力度。

这其中的两难,大约也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困境。也因此,“坚持自我”才尤其难。

我自认算是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在公号接推广时也一直警惕某些文案中那些靠制造衰老焦虑和容貌焦虑卖产品的“话术”。

但扪心自问,是否我真的每一次都完全审核到位了呢?

自我反省是个好词儿。社会“主流”的改变,在于其间每一个“个体”的改变。批判他人,尤其是影响力人物/机构的错误,很必要也重要,但我认为比这更重要也更难的,是自我反省与自我改变。

板子打到别人身上相对容易,但打到自己身上,总是会更难、更痛一些。共勉。

本文作者非非马,传统媒体人出身,而立之年赴英留学攻读电影研究硕士。现为文化创业者、中英电影节英国首席代表、英国FT中文网特约撰稿。转载自公众号非非马FM(id:feifeima-uk)

本文为LinkedIn经授权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LinkedIn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进行删除,并就版权问题联系相关内容来源。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lmschina-sales@linkedin.com 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