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0年8月28日,八国联军在皇宫阅兵,各国军队在金水桥前集结列队穿过皇宫,出神武门,俄军、日军、英军、美军、法军、德军、意军、奥军等3170人,耀武扬威依次穿过,在这座已经六百多年的文化宫殿上,列强肆意践踏,随意侮辱国人,阅兵结束后,各国以参观为名,在皇宫内大肆劫掠,一个英国士兵在后来他们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一大群联军军官见到这些东西伸手就拿,把他们想要的东西全部装进口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甚至认为摆在宫内的水缸上的金粉是纯金的,竟然将它们用小刀一点一点的刮下来,这场劫难让清王朝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也让老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而这一切都是由慈禧太后的一时冲动引起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是因为各国不同意慈禧太后废掉光绪皇帝,再加上拳民兴盛,八国联军以清王朝剿匪不利,保护在华侨民为由,想派兵进驻北京,慈禧太后因洋人干政威胁到了自己权力勃然大怒,又暗自以为民心可用,自以为时机成熟,便宣布向各国开战,列强正愁找不到借口发兵掠夺,慈禧太后向世界宣战的政令一出,列强大喜,纷纷派兵参加掠夺。

公元1900年5月28日,由英国、美国、法国等八个国家组成的侵略联军向清帝国进军,侵略军队一度达到了5万人,不到三个月,北京城彻底沦陷,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易容化妆逃出,一路颠沛流离,逃往西安,抛弃了北京城内几十万老百姓任由列强蹂躏,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城外老百姓纷纷跑出去帮忙运送炮弹,甚至还帮洋人搭梯子,这些让人匪夷所思的表现,已经表明清王朝走向了穷途末路,彻底丧失了民心。正当清王朝摇摇欲坠,几乎亡国之际,奇怪的是南方各省统一沉默,并无一兵一卒进京勤王,任由慈禧和光绪到处东躲西藏,实际上早在慈禧太后下达开战命令后,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便开始保持一种十分微妙的态度,他们既没有明确反对慈禧太后的这道命令,谁都知道老佛爷正在气头上,谁也不愿去触这个霉头,但是又和八国联军暗中联络,中立自保,和列强签署了《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省督抚保护。互保条约的签订实属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声称朝廷下达的宣战命令是在拳民胁迫下的无奈之举,实际上,李鸿章等人早就看出此战必败,清朝之衰弱,连日本都打不过,更何况和世界各国开战,当时很多人抱着和他们一样的心理,其中就包括袁世凯,而在东南互保条约的签署名单中也有他的一个名字,所以当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竟然出现了无人勤王、无人救驾的尴尬局面,袁世凯当时任山东巡抚,手中掌握着当时清王朝的精锐部队武卫右军,那么武卫右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武卫军由荣禄创立,分为前后左右中一共五支军队。

荣禄掌管武卫中军,聂士成掌管武卫前军,董福祥掌管武卫后军,宋庆掌管武卫前军,袁世凯掌管武卫右军。每支军队都在一万人以上,五支军队中袁世凯的武卫右军的实力是最强的,因为武卫右军的建制完全是效仿的德国陆军,1899年袁世凯被调任到山东当巡抚时,武卫右军已经扩充到了两万人。在装备上,武卫右军当时配备了六千多把曼里夏五连发后装步枪,还有一千多支左轮手枪和60多门火炮。

可见武卫右军在当时的战斗力是不容小觑的,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打响之前,西方列强一直在暗中准备筹划,双方多次产生冲突,但只算小打小闹,直到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率2000多人进军北京,才标志着双方正式开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董福祥和聂士成已经率领各自管辖的武卫军开赴战场,而袁世凯却没有直接参战,当时联军部队已经集结到了两万多人,聂士成部队当时已经被打败,而八国联军并没有太大伤亡,由此可见武卫军与八国联军的军事力量差距不是一点半点,随后清军屡战屡败,八国联军一路打到了北京。当时的袁世凯看到如此战局自然是心中有数,不想掺和在其中,再加上袁世凯一直与洋人关系紧密,自然也不肯在这场战争中得罪洋人。

正好李鸿章、刘坤一等人商量东南互保,袁世凯瞅准时机加入其中,一旦将来朝廷怪罪下来,自然有李鸿章等人顶着,一旦朝廷醒悟过来,一旦褒奖,自己又能加官进爵,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何乐不为呢?在关键时刻明哲保身,在乱世之中善用时机,翻云覆雨,这也正是其后来能够叱咤政坛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