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1898年)的九月十八日,是慈禧太后诛杀戊戌六君子的日子。手执长枪的清兵,将刑场密密匝匝地围住,几辆囚车辚辚地推过来了。披头散发的君子,身负枷锁,蹒跚地从囚车上鱼贯而下: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最为年轻的,是福州人林旭——他当时才2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有大好前程林旭出身贫寒,祖父中过举人,曾在安徽任县令;父亲不过个秀才,收入微薄。更为糟糕的是,林旭的父母早早就过世了,他的生活由叔叔接济。所谓“家贫子读书”,用功是贫寒子弟的共同特征。然而,微末的出身没有局限林旭的开阔视野,这个穷小子胸中大气磅礴。这一切,肯定会体现为奔放的少年文章。林旭被送进私塾读书,常常出语惊人,并且被视为“神童”。

恐怕谁也没有料到,林旭的小名气,竟然惊动了沈瑜庆。沈瑜庆是清朝重臣沈葆桢的第四子。这一年春天,沈瑜庆回福州扫墓省亲,顺便到林旭的私塾老师那儿串门,读到林旭的一些诗文不禁击节称赞。沈瑜庆当即决定,将大女儿沈鹊应嫁给林旭。一个县令的孙子,娶到两江总督的孙女,林旭的确高攀了。如此奇异的运气,显得有些不真实。只不过会诌几句诗文的寒酸书生,进入名门望族的深宅大院做女婿,林旭有些什么感想?兢兢业业大约是起码的标准。

他跟随沈瑜庆到了南京,不久之后,又前往武昌。林旭很快做出证明:沈瑜庆并没有看错人。他在沈瑜庆身边两年之后回乡应试,先是考取秀才,随后又高中举人第一名。林旭迅速进入了众多名流的社交圈子,福州的小巷子和私塾院落里“子曰”、“诗云”的琅琅书声,一下子退得很远。可以想象,林旭一定时常惦记着沈瑜庆知遇之恩。必要的时候,他愿意舍命报答。超出常人的才智,愿意舍命报答的心劲,使林旭比很多人走得快。

林旭高中举人的第二年,进京会试,竟然名落孙山。次年再考,又一次落第。这的确有些丢人。于是,林旭干脆留在京城,捐了一个内阁候补中书。如果说,林旭考取了什么状元、榜眼、探花日后封了一个什么官,他会不会从另一条路平步青云,从而避开菜市口的杀身之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启超说,他始终把林旭当成弟弟。林旭小他一岁,素来喜好吟诗作赋,梁启超诚恳地规劝“词章乃娱魂调性之具,偶一为之可也。若以为业,则玩物丧志,与声色之累无异。方今世变日亟,以君之才,岂可溺于是。”这似乎是夺人所爱,然而,林旭听进去了,他断然戒诗,转身跟随康有为“治义理经世之学”。林旭的角色是,投入康右为的阵营,成为维新的活跃分子。戊戌年的六月份,光绪皇帝召见名声在外的康有为,晤谈十分投机八月末,林旭也得到召见。

光绪皇帝肯定相当欣赏这个锋芒毕露的小伙子。没过几天,林旭和杨锐、刘光第、谭嗣同一起,被授予四品卿衔,担任军机处章京。至少在当时,林旭的内心一定涌出一阵春风得意的自豪。有几人23岁的时候,就能得到皇帝的垂青,神色昂然地穿梭在众多朝廷重臣之间?深夜扪心,林旭或许还记得起遥远的福州—东海之滨的一片孤城,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儿就一盏孤灯苦读不已。满腹经纶,道德文章,一切不就是为了这一天?

林旭当然可能意识到,政治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是非之地,刀斧手随时隐藏在大帐背后待命,尽管如此,他还是有些大意,没有仔细地盘算好撤退的路径,因为他是替皇帝效力——难道皇帝还算不上一个令人放心的保护伞吗?

林旭很快就成为光绪皇帝的心腹。这肯定是因为他的不凡识。光绪第一次召见林旭的时候,他们之间的交谈几乎无法进行。林旭从小生长在温润的福州盆地。无论是买米、招呼邻居,还是在私塾老师那里朗读“人之初”,一律用的是福州方言。福州方言音韵丰富,古意悠悠,一些老先生伸长脖子吟诵唐诗宋词,摇头晃脑令人神往。如果不是跟随沈瑜庆离开福州,林旭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还有另一套所谓的“官话”。从南京到北京几年的工夫,林旭的官话好不到哪里去。

那一天召见的时候,光绪皇帝满口京片子,林旭答得磕磕巴巴,许多话根本无法听懂。光绪皇帝皱了一阵眉头,突然灵机一动,吩咐太监摆上笔墨。每当林旭的福州式官话荒腔走板得太厉害,光绪皇帝就命他将奏对之言写在纸上。往后的日子里,笔墨的辅助竟然成为他们君臣对话的基本模式。如果不是得到光绪的特殊器重,如此费神的交谈不可能再有第二次。

林旭频频进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成了光绪与康有为之间的使者。康有为的激进思想,引起许多大臣的忌恨。为了掩人耳目,光绪皇帝不再召见他而命林旭传话。那一天,光绪正在与林旭促膝密议,小方桌上照例放置一套笔墨和一沓纸。太监突然报告,慈禧太后从颐和园返回宫中,现在已经抵达宫门。突如其来的情况,引起了一片惊慌,脸色苍白的光绪急忙起身相迎。林旭手忙脚乱地收拾桌上的纸片,匆匆登轿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同鬼使神差似的,林旭的一张纸片不慎遗落在宫里,竟然被李莲英的亲信拾到,上面写的恰恰是康有为的一系列密谋。于是,“新党死机,遂定于此矣”。某些关键时刻,历史的重量只像薄薄的一张纸,轻轻一翻就过去了。当时,林旭完全可能在乱哄哄的局势里,找到一个机会出走。山高皇帝远,保得一条命,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然而,林旭留下来了。

的确,林旭不如谭嗣同那么壮烈,然而,他仅仅是一个23岁的年轻人。所有的历史人物都是凝固的前辈,以至于人们不再设身处地地想象他们的真实年龄。回到23岁的时候,我们做出了什么吗?23岁的林旭,有胸襟,有抱负,诗文行世,遐迩闻名,然后又转身在政治领域经历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短命则短命矣,却比许多凡夫俗子多活出好几辈子。也许,做出了什么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23岁时已经有了不凡的定力:得意的时候没有轻狂之态,事到临头不会惊慌失措。许多人一直到耄耋之年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有人传说,林旭被捕之前,曾经到一个传教士那里哭诉。即使这是事实,林旭的名声仍然毫发无损。一根手指头放在菜刀之下,多数人已经开始全身战栗;一颗头颅即将落地,瞬间的迷乱又算什么?

几天之后,人们在监狱里看到林旭时,他已经镇静如常。这个浓眉大眼的小个子“秀美如处子”,脸上时时浮出安详的微笑。这时的林旭,已经成长为真正的大英雄。人生的全部账目盘点清楚之后,这个23岁的年轻人,正在铁窗下心若止水地等待最后的结局。林旭的妻子沈鹊应,写下一副挽联之后,服毒自尽。挽联曰:“伊何人,我何人,只凭六礼传成,惹得今朝烦恼生不见,死不见,但愿三生有幸,再结来世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