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1月下旬,中印对峙的拉达克前线气温骤降,在两军对垒的一线地区,气温降至零下二十至三十度不等。到12月,拉达克前线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四十度左右。

随着中印两军的第九轮军长级会谈即将展开,这意味着双方将在零下四十度的高原战场上维持对峙。在战线两侧,印军的兵力堆积和解放军的装备展示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军在拉达克前线部署的总兵力从7月到11月间随媒体报道发生过几次变化。7月时,印度媒体披露称驻扎在当地的14集团军要编入“三个预备役师”,此后,印方媒体又称拉达克前方兵力为“5万人”。到11月上旬,印度报业托拉斯最终确认,称印方的“5万人”具体部署在拉达克东部海拔4,200米至5,500米一线中印对峙地带。

不过,印军的五万大军仍处在保障供给的关键阶段。

《印度教徒报》在10月中旬披露,称印军在一线抢修的营房已基本可用,其水电、取暖等设施一应俱全,印军人士亦称“全部一线部队均可入住”。但印方至今仍未能完全解决部队的防寒被服问题。

在高海拔地区的一线部队中,印军的靴子、睡袋、帐篷等物资严重不足,竟不得已开始回收旧鞋、旧衣。10月下旬时,《印度快报》等印度主流媒体指出,拉达克一线印军部队曾紧急从锡亚琴冰川驻军处调集“数百套”二手被服,用以应对一线不时之需。

到11月下旬,印度报业托拉斯披露,印军7月下单,从美国采购的15,000套防寒套装早在9月就送抵印度,但这一万多件“用于极端寒冷天气”的装备要由印度陆军北部、西部、东部和中央四个司令部决定分配,而非直接送往一线。

此外,印军在拉达克配备的坦克与装甲车辆等装备也让军界人士倍感忧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曾在11月14日“排灯节”期间登上一辆印度自产的“阿琼”坦克,由此展示印军武备之盛。但此举很快也遭到印度《欧亚时报》等媒体的批评,《欧亚时报》认为,68吨重的“阿琼”看似威武,实则机动能力严重不足,无法应用在中印、印巴边境等紧张区域,更不用说以空运方式运送至拉达克一线了。

印度《电线报》指出,印方在拉达克地区布置了T-72和T-90两种坦克,战斗全重约46吨的T-90坦克或可在拉达克东部的的达布克-什约克-斗拉特别里奥地公路(Darbuk-Shayok-DBO Road,DSDBO)一线通行,但印军的总兵力不超过三个装甲团,更不用说其大部仍限于运力,不得不暂时驻屯在列城至楚舒勒一线。

相比之下,解放军在战线另一侧的兵力部署就让印方分析人士颇为不安。在11月13日时,印度《Times Now》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在拉达克东部集结 兵力超300辆坦克》的署名报道,称解放军在拉达克一线从北到南一线均布置重兵。其中,仅坦克和装甲车辆就有350辆到400辆之多。

文章指出,解放军在直逼印军斗拉特别里奥地(Daulat Beg Oldi,DBO)的达普桑(Depsang)平地布置了70至75辆坦克,在加勒万河口布置了相当数量的步兵战车,在温泉(位于加勒万河口以南)和日土(即后方阿里日土县)分别部署了75辆和45辆坦克。而在与印军楚舒勒对峙的曼冬错一线,解放军至少投入一百多辆坦克,五十多辆步兵战车,其中多数坦克为最先进的99式主战坦克。

目前,考虑到拉达克一线的极端环境,中、印两军又将在此后继续会谈,这意味着两军直到2021年4月前都不太可能展开敌对行动。但无论如何,印军的布防早无秘密可言;加之印军此前已在锡亚琴冰川一线与巴基斯坦僵持多年,其长期以来一直竭力避免的“两线作战”至此已成为现实。印军与解放军对峙的第二条战线也由此变得引人注目,并将在2023年4月印度新一轮大选前成为莫迪与印度人民党(BJP)当局的长期出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