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度、格调 | 汤先生

吃是一种欲望 可以吃出“高潮”——欧阳应霁。

人,食色性也。食在第一位。正因为吃也是欲望的一种,所以佛家推崇戒贪口腹之欲。

食多有五罪,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淫,四者不能讽诵经,五者多著世间。——《佛说佛医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增—阿含经》规定:“若过分饱食,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堵塞,坐卧不安。若限分少食,则身羸心悬,意虑无固。”

我们都成不了佛,也不想成佛,所以我们特别爱吃,而且特别容易饿。

饥饿感是什么引起的?主要有两点,一胃排空,二血糖浓度下降

一、胃排空(我需要吃)

胃空了了的时候就会给大脑发出信号,需要进食。所谓饥肠辘辘。这时候你会觉得很饿。

但是胃排空不意味着血液里血糖浓度降下来,因为血液里可能还有许多的糖分,没有被消化掉。

二、血糖浓度下降(我想吃)

下丘脑感受血液里葡萄糖的浓度,当葡萄糖浓度下降的时候,饱中枢里神经元可以利用的「葡萄糖」量下降,放电频率也就下降。

而摄食中枢则相反,其放电频率增高,摄食中枢的兴奋性提高,大脑也就产生了“饥饿感”。也就是说下丘脑因为血糖的升降控制了你的意识导致你产生我饿了的错觉。

吃了高GI 的食物因为葡萄糖释放速度很快我们的血糖就会快速升高,因为升高速度过快所以胰岛素就出来工作把血糖压下去。这一升一降的后果是你的下丘脑给你发出你饿了的信号。

除此之外,睡眠不足,瘦素会下降,胃饥饿素上升。喝太多酒会有缺水的感觉而且如果你口渴了,大脑有时候会分不清楚你到底饿了还是渴了就会发出饥饿的信号。

还有一种,叫压力进食。

在德国科学院第六届营养医学大会上,专家们达成了共识,他们认为甜食对健康有积极作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结合促使产生血清素,起着抗抑郁作用.甜食是平衡营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有人爱吃巧克力感受甜蜜,有人通过咬薯片舒缓压力,有人吞面包感受幸福,糖果感受快乐甜食和脂肪高的食物可以激活大脑里的多巴胺,

让人感到满足、愉悦,而这种快乐的感受将会被大脑深深记住,然后在下一次负面情绪来临的时候,告诉自己,呀,去吃一顿就好了。从此,掉入了美食的大坑,万劫不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人吃东西其实重点不是吃,而是和谁吃。所以喜茶的成功在于形成了聊天的场所,海底捞的成功在于一群朋友享受良好的服务。

哪怕我们关注的吃播,也是因为我们觉得吃播们吃东西的样子,好幸福。

人是群居动物,希望和别人在一起,现代人都很忙,于是聚餐成了唯一可以见到彼此表达关怀的方式。

现代人都很无聊,所以吃这种最基本的生活要素成了一种彼此交流的主题比起问读了哪本书,今天吃了什么更容易让彼此不尴尬,更亲近。

遇到烦心事,比起去唱个歌打场拳击,大吃一顿更容易实现,更容易被更多的人接受。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擅长唱歌,不是所有人都有力气打拳。

而疫情过后在家呆得发霉的人们更是形成了报复性饮食和报复性消费。

如果说疫情弄死了一批餐馆,那么疫情暂时稳定的现在,最能拉动经济的还是吃。

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温饱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理想。大家压力都大,原因在于失业,失恋,啥都失。

另外,低落的情绪会让抑制你感受饱腹的激素作用,所以你会吃,吃到停不下来,吃到没有任何空间,吃到脑子因血糖升高出现的各种疾病。所以现代人容易有抑郁症,也容易有脂肪肝。

之前看到一个报道,说人的一生人一生吃的食物是有限的。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远古时代的人们可以饱一天饿三天,现在的人们习惯了一日三餐,而且餐餐要吃饱吃好。

其实不需要吃这么多。威斯康星大学科学家的恒河猴实验发现喂食少的恒河猴身体素质远优于其他猴,而疾病发病率降低50%以上,其中零糖尿病发病率。

这也证明过饱会导致身体系统超负荷运转,产生一系列健康问题。除了肥胖,胃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吃太多还会造成癌症,老年痴呆,骨质疏松,神经衰弱。

而所有食物中最有杀伤力的还属糖,包括我们喝的奶茶,吃的蛋糕。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并提出了"戒糖"的口号。

所以,你还继续肆无忌惮地吃下去吗?

咱们先说戒糖吧。爱美的你一定听说过张韶涵戒糖之后四十岁秒变二十岁的故事。这说的就是抗糖的好处。有研究指出,每日饮用一杯奶茶的糖量就可能导致在生理年龄上增加约为五岁。

含糖饮料的杀伤力堪比烟草,甚至连坚持锻炼身体都无法弥补人体受到的损害。也就是如果你有嗜糖的习惯,你再怎么锻炼,也没办法逆转青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戒肥肉吧。脂肪可以让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升高,对血管健康会十分不利。以前大家体检都不会看三高,现在一拿到体检报告彼此讨论的就是三高。

这就是脂肪摄入过量导致的,除了三高,过多的脂肪会影响机体的激素水平,结果就是让良性的细胞发展成癌细胞的可能性增高。

所以有些无肉不欢甚至早餐有肉的朋友需要自我控制,因为不知不觉当中你可能吸收了过多的脂肪。

再来说一下社交方面吧。吃饭是社交的一种,甚至有了聚餐约饭等等活动。

现在的团建基本都是吃饭,完了朋友在一起也是吃饭,家庭聚会也是吃饭,都离不开吃,也没有别的活动,吃完就走,可能连话都没说,喝了几瓶酒就各自散场了。

吃饭是一件乐事,但是如果社交就只剩下吃饭,这个可能也就是酒肉朋友而不是真心朋友了。

花钱倒是其次,吃饭可能会减少沟通的时间,因为都专注在吃上了。而且老是吃,也会有心理负担。

第一知道自己和对方口味一不一致,再者,吃饭会占据我们其他活动的时间。加上排队,等号,点餐,很多宝贵的见面时间就被浪费了。

爬个山不好?逛条街不行么?或是就彼此找一块小草坪肩并肩坐着,聊聊心事,不好么?

连饭你都不好好吃,还三心二意地和人讲话,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你真正专注的呢?

生活的多姿多彩在于有美食,还有美丽的你我,美丽的周围,美丽的世界。走出人造光的参观,多看一看外面,呼吸一下新鲜口气,不好么?

如果你不开心,就多看看书,和朋友通个电话,整理一下屋子,甚至写篇小文,化个妆出门随意走走,也许可以发现某一个可以让你心情愉快的点,也就没有那么难过了。

所有压力性进食的关键点在于你其实没有很想吃,但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吃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有人天生爱吃,那就在注意健康的前提下开心地吃。有人天生自律,那就在保证营养供给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吃。

吃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中国素来有留白文化,凡事不能做太满,饭也最好七分饱。适度的饥饿除了在吃上面可以注意,人际交往包括爱情里面的适度饥饿可以让两人关系更近,工作学习中的适度饥饿可以让我们更加清醒和更有动力。

知足常乐,保持适度的饥饿感,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作者 | Bear
编辑 | 汤先生
参考资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B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