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最让他中意的是颜回,颜回学习最努力,学的最好,得到的评价最高。但由于他太勤奋了,二十来岁就满头华发,不到三十就英年早逝了。把孔子伤心坏了。因为孔子对其评价极高,于是他得到了“复圣”的称号。或许是他过世的太早,他对于儒学的发展几乎没什么实质上的贡献,自己没什么成就。

反倒是另一个弟子曾子,不仅传承了孔子的学说,还有了自己开创性的建树。他作了《大学》,构建了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哲学体系。又作了《孝经》,在儒学发展中,曾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本人曾被齐、晋、楚三国以相位相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然颜回才华横溢,曾子光芒万丈,他们终究曲高和寡,未曾入世,没有在实践中有所建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儒家思想都被视为脱离实际。但孔子有一位弟子,不仅学问深厚,还能经世致用,在涉及的领域都是佼佼者,这人便是子贡。

子贡是孔子门徒中的首富,也是当时的巨富,司马迁不止在《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他通过自己的才智积累财富,而且在《货值列传》中记载他的事迹。由于子贡的巨大财力,各国国君都不敢以君臣之礼接见,都以主宾的礼仪接待他。司马迁甚至推测——孔子在当时列国的巨大影响力,很大成因是由于子贡公关活动的成功。

子贡在政治上才干卓著。季康子曾经向孔子询问三个弟子的政治才干,孔子评价子贡“达”,通达事理。子贡在政治上走的路比老师孔子更远,孔子在鲁国以大司寇的身份“摄相事”,子贡则直接做到了鲁国国相,更有甚者,他也做了卫国国相。子贡在列国中的政治影响力超过了老师孔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子贡最让后世为之惊艳的事迹则是那次列国伐交,他早于春秋时代便开启了纵横捭阖的高光时刻,他令后世致力于纵横之道的苏秦、张仪、公孙衍都为之黯然失色。

齐国田常想在齐国造反,便令齐军去攻打鲁国,好少掉一个阻碍。正在周游列国的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鲁国是父母之邦,不得不救。子路请求前去,孔子没答应。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等到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了他。

子贡便到了齐国,见到田常。子贡开始故意说反话,说鲁国太难打,鲁国国君昏懦,百姓厌战,城池低矮,军备松弛。又说吴国好打,吴国国富民强、军队好勇斗狠 几乎可以称霸中原。

田常知道他话里有话,就问他——你故意这样说,到底要指教我什么?

子贡言道,你之所以在齐国没有达到政治企图,是因为有别的大臣反对。你现在让他们带兵去攻打弱小的鲁国,战胜之后,他们地位更高,君主威望更高,还有你什么事吗?不如去和强大的吴国死磕,让那些大臣战败,国内空虚,那样你就可以实现政治图谋了。

田常如醍醐灌顶,却说军队已经开到了鲁国边境。子贡说没关系,他去说服吴国来攻打齐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子贡来的吴国,见到史上赫赫有名的吴王夫差,他说齐国一旦攻打鲁国成功,实力就会急剧上升,威胁吴国。吴国如果想称霸的话,就应该派兵去阻止齐国攻打鲁国。

夫差早就不想固守东南一方,意欲称霸中原,被子贡说的心动了,言语中却顾及正在卧薪尝胆、厉兵秣马的越王勾践,怕自己北上的时候,勾践趁机袭击吴国,想先灭了越国再北上攻齐。子贡又是一番正能量,说服他应该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对越国的赶尽杀绝,而是把目光放长远,打败强大的齐国,北上称霸。为了让夫差放心,子贡说亲自去越国。

子贡来到越国,见到越王勾践。子贡告诉勾践,夫差其实明白了他想报复的意图,非要先灭越国,再北上攻齐。责备勾践伪装的不好,让夫差看出来了。勾践一番掏心挖肺。子贡要他用谦卑的言辞,再贡献宝物,派出军队跟随夫差一起伐齐,这样才能消除夫差的疑惑,然后再趁吴国北上兵败的时候,再出兵伐吴。勾践同意了 对他奉若神明。

子贡返回吴国,转达了勾践的“诚意”。夫差大喜,为保万全,想带着勾践一起出征,子贡又劝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夫差放心地带兵伐齐了。

子贡离开吴国,去了晋国。见到晋国国君,告诫他要未雨绸缪,说吴国一旦打败齐国,一定会来攻打晋国,真正实现称霸意图。晋国国君连忙讨教,子贡让他做好准备,以逸待劳。

夫差率吴军在艾陵和齐军打了一仗,打败齐军,然后带兵逼近晋国,和晋国人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雄,晋国人攻击吴国,大败吴军。勾践得知了吴军惨败的消息,就渡过江去袭击吴国,直打到离吴国都城七里的路程才安营扎寨。吴王听到这个消息,离开晋国返回吴国,和越国军队在五湖一带作战。多次战斗都失败了,连城门都守不住了,于是越军包皮皮围了王宫,杀死了吴王夫差和他的国相。灭掉吴国三年后,越国称霸东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子贡为了保全鲁国,完整地剖析了春秋列国的形势和各国的利害关系。其中齐国田常有不臣之心,本想调开军队去攻鲁,却被子贡说服和吴国硬扛,因为那样对田常更有利。为了实现这一意图,就要把吴国拉进来。吴国想北上称霸,却顾虑越国。子贡说服夫差攻齐而称霸,说服越国假意跟随而去除夫差的忧虑。

其中却有个节点,吴国攻齐成功后,成为中原霸主,会不会对鲁国有威胁?一定会!

由吴国进出中原有一条重要的运输通道,其中必须经过鲁国境内的古泗水,就是著名的“淮泗”通道。吴国要经略中原,为了争取这条战略要道,届时一定会吞并鲁国。所以子贡赶走齐国这条狼还不够,一定要杀死吴国这只虎。

于是他说服要保住中原霸主地位的晋国,要准备好攻打吴国,还为夫差挖好了最后的殇魂剑——越国。

子贡一行,齐国大败,田氏作乱,无法再威胁鲁国;吴国被灭,解了鲁国之忧;越国称霸东南,和鲁国八竿子打不着;晋国本来也没盯着鲁国,和吴国大战后,一时缓不过劲来。周边的形势,一下子让鲁国得到了最安稳的环境。

后世苏秦、公孙衍合纵而未能制止秦国东出,张仪连横而未彻底击败任何一国,遑论灭亡大国。子贡一番游说,齐国更始、吴国灭亡、越国称霸、晋国削弱、鲁国平安,春秋后期形势因此从新洗牌。纵横捭阖一途,子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由于子贡在学术、政治、商业、外交上卓越的成就,子贡曾不止一次的面对别人的质疑,质疑他的水平超过了孔子。

孔子临终之际,子贡没有赶过来。一向口齿伶俐、世故通达的子贡却在孔子墓前结了一座草庐,悲痛欲绝地苦守了六年,超过了孔子所有以孝顺仁厚著称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