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届国展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奇怪现象,“烧鸡体”行书在国展中大受欢迎,成为了国展中的“新宠儿,而其楷书却备受冷落?为何?众所周知,书法国展对于很多书法家或者书法爱好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赛事,为了能够入展,很多人不仅在形式上大搞创新,而且还在取法上大搞突破,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很多人最终寻找的结果就定位在清朝大书法家何绍基身上,尤其是他的行书,在国展中频现他的踪影,但是,唯独不见其楷书的踪影呢?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来说,书法取法何绍基,定位还是非常准确的,我们知道,何绍基是清朝一流的书法家大咖,其书法融入北碑、篆隶、颜鲁公、不比宋四家差、融入了金石之气、金石气恰恰是宋代四家所没有的,何绍基的身份地位也是上等的,他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绘画家,是一位集众多成就于一身的大家,取法于他也是一种”取法乎上“的表现,我们知道,何绍基的行书主要承袭了颜鲁公一脉,篆籀气更加浓重,这一点也是公认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基于上述的认识,笔者认为这也是很多书法家所看重的点,所以在行书的取法上就寻求到了何绍基,并且以此为对象,形成一种拙中见巧的风格,这种风格似乎在国展中是一种新气象,而何绍基的楷书却在国展中没有这种待遇,不仅很少见到,而且就连投稿的人都不太喜欢,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的确引人关注,也的确让人不解,也有不少书法爱好者提到,他的楷书虽然也是“拙中见巧”,但是水平远不如其行书,再者,也提到楷书本身入展率就低,楷法无欺的道理,大家都非常明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透析出原因的一二,但是,“烧鸡体”行书成为国展的“新宠儿”,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许这也只是一个短期的现象吧,对此,请分享你的看法和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春风漫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