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名臣寇准做宰相时,虽明察善断,但喜欢让人恭维,对别人讲究权威,一时得罪了很多人。

一日,宋真宗把寇准召去,善意地提醒他说:

“这段时间有许多朝臣指责你滥施威权,朕也不责备你,可这样下去,朝臣失和,也不是国家之福,你以后要注意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寇准心中觉得委屈,当面辩解说:

“臣为宰相,受命管理百官,督察严苛,也为国家大业,他们为此迁怒于我,还望陛下替臣做主。”

宋真宗安慰了寇准几句,脸上的神情仍不快意。

第二天,在朝堂之上,职位不高的丁谓却上奏说:

“宰相寇准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听说有人对他横加指责,分明是无中生有,行报复之事。臣虽官职低微,却也知敬贤之道,故奏明陛下,以释宰相之嫌。”

丁谓此举,令人大吃一惊。群臣都知他为人狡猾,心胸狭小,怎么也想不到他会为寇准出头,做此看似大义凛然之事。

寇准也感到有些奇怪,因为自从丁谓来到朝中后,他看不惯丁谓的一些举动,经常对着人就训斥他,可关键时候他却为自己说话,寇准就有些不明白了。事后他找来丁谓,一脸严肃地对丁谓说:

“你我并无深交,过去我还经常斥责你,你为什么要替我说话呢?”

丁谓显得非常痛快,他说:

“大人做事都是为公,令人崇敬,下官岂敢记恨大人昵?小人知道自己错了,所以不愿意看到大人受他人的攻击。”

寇准见不得别人说他好,丁谓的话,让他心里非常舒服,对他油然有了好感,不禁劝慰道:

“你能改过知义,实在难得啊,本相宽慰之余,倒希望你能勤于政事,为国家多多出力了。”

丁谓喜不自禁,连连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丁谓交情深的人感到奇怪,有的便私下上门,问丁谓:

“你从前对寇准成见最深,怎么今天判若二人,对他大加吹捧呢?眼见群臣有望把他赶下台去,你这样岂不帮了他吗?”

丁谓阴冷一笑,低声说:

“皇上宠信于他,寇准是赶不走的。与其结怨遭忌,倒不如取其信任,谋取高位。寇准聪明非常,要骗取他的信任决非易事,幸好他性情高傲,深爱颜面,也就不会拒绝我的恭敬了。”

丁谓是什么人呢?,丁谓,字谓之,后改为公言。苏州长洲人,生于公元966年,当时五十七岁,正牌的科举进士。

丁谓不是个简单的人,他高考中举之后,第一个官职就是大理评事、饶州通判,相当于是一省之副省长。只过了一年,就调回了中央,以直史馆、太子中允的身份到福建路去采访。回来之后,把当地的茶盐等重要问题来了一篇利害判断,就当上了转运使。

从此,丁谓时时处处对寇准表现得敬爱非常,有心里话也故意说给寇准,请他教诲。他还常常以正人君子的面目出现,极力维护寇准的权威,不惜把过错揽在自己的身上。

寇准开始高看丁谓了,他觉得这个人实可栽培,于是不断提拔他的官职。最后,丁谓竟爬上了参知政事的高位。

一次,丁谓在政事堂参加宴会,不小心把菜汤溅到了寇准的胡须上,丁谓起身离座,在众人面前小心地擦拭。寇准也感到他这样做有些过分,于是笑着说:

“参知政事为国家重臣,竟然为官长擦拭胡须吗?”

众人哄笑,丁谓十分难堪,可他还是擦拭不停,陪笑说:

“下官所为本出于敬心,无他,有何不可呢?”

寇准是个什么话也敢说的人,他也不管自己的话别人听了是否承受得住,而且,他说完了,他没事了,可是他不知道因为他的一句话,别人会恨死一辈子。

丁谓就是这样的人,他阴险狡诈,小肚鸡肠,他本来对寇准就一肚子意见,现在寇准又一点脸面也不给他,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小人,此刻有多么痛恨寇准。

寇准的话,他牢牢记在心里,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他在等待机会,所以始终不露真容。

但丁谓的“溜须”让寇准满意极了,他怎么看丁谓都是个能人。于是,就不止一次地向另一名宰相李沆推荐丁谓。

李沆素以“先识之远”而被人颂为“真圣人”、“圣相”,但对于寇准的举荐就是不答应。

寇准纳闷,请李丞相指点。李沆说:“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寇准反问道:“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这些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李沆认为丁某为人不正,对于这种小人,绝对不能提拔重用;寇准则认为像丁谓这样有才能的人,不能压制,是金子总会发光!

李沆知道一时半会是无法说服这个固执的寇准的,所以李沆笑着对寇准说:“如果以后后悔的话,一定要好好想想我说的话。”

《宋史》中说丁谓“机敏有智谋,险狡过人”,真是准确到位,

丁谓也确实“机敏有智谋”,脑子里的点子很多。他曾为修复毁于大火的皇宫献出一条绝妙的“连环计”:就是把宫门前的一条马路挖成运河,引汴河水入内,这样做首先可以利用水运解决运送建筑材料的困难,挖河的土呢还可以用来就地烧砖,然后再用修皇宫的建筑垃圾填河复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计甚是高明,可谓是一举三得,就是现代建筑专家也难想出这样的高招儿,所以丁谓的建筑策划当时受到了广泛赞扬,他的才能也让许多人佩服不已。

而寇大人只看到了丁谓的“机敏有智谋”,而忘记了后面的“险狡过人”,最终栽在了小人手里,真是太可悲了!

寇准第一次被罢相时,继任宰相王旦就曾经对寇准说:“丁谓是有些才能,但他根本不是治国的良才,只会耍小聪明。以后如果他独自掌权,必将祸国殃民还会搭上自己。”

寇准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的眼睛是不会看错人的,是他们心眼太小,容不得别人的好。

十几年后,寇准最后一次任宰相不久,就自作主张,把丁谓提拔成了自己的副手。从此,丁谓在仕途上开始飞黄腾达。

丁谓有了本事,他觉得寇准没有利用的价值了,就开始打击报复寇准。他开始处处和寇准作对,抓住机会就想往死里整寇准,最后,丁谓终于找了个机会,联手刘皇后,将寇准赶出了朝廷。先贬为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司马,再贬为雷州(今广东省雷州市)司户参军。

公元1023年,寇准在雷州病死,年六十三岁。

丁谓升任宰相后,果然如王旦所料,他的才能立刻就转化成了攀龙附凤和疯狂敛财的敲门砖。

皇帝提议大兴土木营造“玉清昭应宫”,许多大臣考虑到国家财力表示反对,可丁谓却编造了许多堂皇的理由,使得群臣“不复敢言”。

玉清宫整整建造了七年,使得国力民力都消耗很大。后来丁谓因为作恶多端被抄家,发现他“得四方赂遗,不可胜数”。

寇准重用丁谓,仅仅看重的是他的才能,而对他的德行品格,却不加重视。

用错一个人,不仅对国家有害,而且也会危害到自己,就这一点来说,绝顶聪明的寇准可谓是自食其果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此事评价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这可以说是对丁谓这类小人最好的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