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县立足粤东北绿色生态发展区,也在“双区”建设的契机下,发挥生态屏障的环境优势,响应全市“五子登科”(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水缸子)品牌建设,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推动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共融并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记者在热柘镇绿叶矿泉水厂看到,这里一如往常地忙碌着。时下又到为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供货2000件的时间,随着生产线上传来隆隆声,车间外的盘山公路也热闹起来。每月,都有物流车辆接踵而至,搭载400吨清澈的山泉水驶离平远的绿水青山,流向粤港澳大湾区,流向全国各地。目前企业年产饮用水超过2万吨,总产值约2600万元。11月,绿叶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率先加入梅州市首批“寿乡水”区域品牌,与梅州全市14家水企“抱团突围”。

热柘镇绿叶矿泉水厂厂长 叶永清:“寿乡水”的抱团发展可以有助于我们企业产品推广市场,对我们拓宽珠三角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有十分大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一场网络直播在热柘镇下黄地村的村委会举办。透过一块手机屏幕,这座距县城30公里外的小山村,一下拉近了与全国人民的距离。这是村支书李岸的直播首秀。虽然先前已经学习过无数遍直播培训课程,但他的心情同围聚在身旁的乡亲们一样,依旧紧张、忐忑。直到看到观看人数、订单量不断攀升,众人紧锁的眉头才逐渐舒展开来,发现当天居然成交有茶叶、梅菜256单,总销售额突破了6.7万元,且订单大多来自珠三角。

热柘镇下黄地村村支部书记 李岸:一个半小时直播,我们把我们村的农产品卖出去6.7万元。目前我们是全县唯一一个村级自己搞的直播间,卖的都有我们村产的茶叶,八星茶,有绿茶红茶,还有梅菜,另外我们茶园里面还放养了蜜蜂,产了蜂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下黄地村茶叶在本地打不开销路,每斤茶只能卖50元。2019年,村委牵头成立平远县热柘黄地八星茶业有限公司,集约打造400亩现代化茶园、梅菜基地,引进喷灌、农眼等现代化农业设施,签订产销合同,统一加工、包装,注册商标品牌。如今,“八星茶”成为每斤千元的高端茶叶,以互联网为媒,远销香港等地。

热柘镇下黄地村村支部书记 李岸:主要我们的梯田比较多,所以目前流转了300多亩(准备种植梅菜等),目前我们第一季实际种植的梅菜是13亩左右,长势都很好。所以下一步我们计划公司加我们村委再加我们农户的这种模式,采用电商平台把它推出去。目前的长势一亩的话收成干货有300多斤,批发价是20元一斤,一亩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收两到三千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下,我县正不断加大水资源周边环境保护,鼓励企业推进矿泉饮品深度开发,并拥有绿叶矿泉水、南台岩泉、五指石山泉水等知名品牌,“双区”“水罐子”日渐从蓝图变现实。此外,脐橙、油茶、南药、茶叶、优质稻等更多“五子登科”农产品也擦亮品牌、冲出围龙。当前,我县聚力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功申报脐橙、南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梅州梅片、平远脐橙、东石花生等省名特优农产品,建成21个连片种植50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又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方面不断对接“双区”所需,打通“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与此同时,随着我县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电子商务“云端”赋能,有力地帮助我县推动“双区”“大农场”建设,加快乡村振兴发展。以电商为例,我县近年累计投资4800多万元建成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8个镇级服务中心和90个村级电商驿站,20个省定贫困村实现“全覆盖”。如今,我县背靠生态屏障的环境优势,不断夯实产业基础,竞争力愈发凸显,产业含金量、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建成真正的“双区”“大农场”指日可待。

记者:双玲、雪玲、洪扬

编辑:鹭军

责编:伟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