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救的可能是王安石,王安石曾经写过一篇出名的文章叫做《伤仲永》,这个方仲永可能就是在映射司马光。

假如我写一本书,把这些观点都写到里面,然后埋到地里,几百年后被后人挖掘出来,妥妥的历史“新发现”:小司马光曾经是一个天才少年,在小王安石落水之后,机智的想要砸缸救人,小王安石得救。

受到小司马光的启发,小王安石发奋读书,以小司马光为榜样,喜欢变通的看待问题,在入朝为官后主持“王安石变法”,但是却遭到了长大后司马光的激烈反对,司马光以“祖宗之法不可逆”为由阻止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十分气愤,看到少年时懂得机智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如今却如此顽固保守,因此写下《伤仲永》,最后点评道:“泯然众人矣”。

故事链如此完整,我都佩服起我自己的才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归正传,关于司马光砸缸的事,本来争议就很大,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有一次在电视节目中,对“司马光砸缸”这个典故提出质疑,他认为宋代并不具备烧制大缸的工艺,能够装下孩子的大缸不可能穿越到宋朝去让司马光砸。

但是翻开《宋史》,关于这一段轶事的记载确实是存在的,根据记载“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于是一场关于缸和瓮的争论喋喋不休,唐朝时期就已经有“请君入瓮”的说法,即使没有缸,也应该有瓮这样的说法,巴拉巴拉。

其实,司马光砸缸并不是古代的说法,而是后来要么是类似“连环画故事”,要么是类似“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等读本中,将古代的故事用现在话进行编纂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哪个编辑认为瓮就等同于缸,又或者“司马光砸瓮”不如“司马光砸缸”有气势,最终就有了司马光砸缸的说法。

但是因为这一改动,很多人都认为司马光救人的这个事是虚构的,是不存在的,有同学更是举出例子,如果司马光砸缸救了人,那么救的人是谁呢?

按理来说这好歹是二十四史中《宋史》的说法,不可能存在虚构的情况,牵强附会的人倒是很多,比如前几年就有人就在河南光山县上官氏的家谱中发现了被救的人。

原来这个上官一族在宋代时期是名门望族,当时司马光的父亲在光山县担任县令,于是司马光经常与上官家的上官尚光一起玩耍,上官尚光失足跌落到瓮里面,司马光砸瓮后将其救出,后来上官尚光还担任宋朝的丞相,据说上官尚光成年后,为了感谢司马光当年的救命之恩,就在居所的光山县城西的半山坡上盖了一座亭子,名字就叫“感恩亭”。

后来这个亭子所在的村,被命名为上官岗村,穿过村子的道还叫司马光大道!

这牵强附会的精神实在是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起去年给一个景区写语音讲播文案,主要是介绍景点的,只要是个洞就敢起名叫孙膑洞,是个桥就敢起名叫庞涓桥,还有一个玄宗封坛处,甲方要我写当时唐玄宗到这个景区时候的盛况。

经过我一番考证,原来这个玄宗封坛处只是有一块唐朝名人刻的碑文,在碑文中记载了唐玄宗东封的盛况,也就是泰山封禅,并没有到我要写的那个景区,跟那个玄宗封坛处更没有多大的关系。

在我的一番考证之下,隔着屏幕我都能看到甲方的脸都绿了,再后来我就失业了。

回到司马光问题的本身,其实在历史上关于司马光记载的事情并不少,天才少年是没有跑的,据说七岁的时候就能够背诵《左氏春秋》,并且懂得其中的要义,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壮举也发生在同一年。

说古代人喜欢背书我是信的,科举为功名背四书五经也无可厚非,但是《左氏春秋》一本书下来18万字,别说背下来,七岁的小孩能不能看完都是一回事。

关键是,天天在家背《左氏春秋》也就罢了,为何又在园子里跟小伙伴玩耍,然后有了砸缸的故事呢?

当真是天才少年,学习的时候是学霸,估计也就那么三两分钟不看书的时候就顺便救了一下人。

按照史书中记载,司马光砸瓮的时候,所有小孩子都跑了,只有瓮中被水泡的少年,也就只剩下司马光一个人了,被水泡的少年肯定是懵逼状态的,只有七岁的司马光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我们是不是可以怀疑,这个事是司马光自己传出来的呢?

其实,关于少年司马光的故事还有一个,在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不会剥胡桃吃,他的姐姐也不会剥,后来司马光跟着家里的佣人学会了剥胡桃的方法,就是把胡桃放到热水里面,再剥的话就容易剥开了。

因为司马光的姐姐不知道司马光是跟佣人学的,就问司马光是怎么剥的,司马光就说是自己想到的办法,用热水泡一下就好了。

司马光的姐姐看到弟弟是如此的聪明,十分钦佩,结果司马光当即被他爹一顿暴打,因为他爹从头看到尾,这个儿子小小年纪就知道撒谎了。

紧接着七岁的时候就有了砸瓮的这个故事,你说你会不会怀疑砸瓮救人压根就是小司马光自己编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实话,纵横读小学的时候就救过人,这绝对不是吹嘘,当时在海边有一个小姐姐坐在泳圈上面,她不知道潮水一直在涨,等到她意识到的时候,海水已经很高了,她又不会游泳,突然就很惊慌的喊了几句。

正好我在附近,旁边正好有类似绳子的东西,我扔给她一拉就上来了,还跟我说了好几句谢谢。

当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暑假结束的时候,我回学校跟同学说自己在海边救了人,但是别人都不信,我们老师还说,一个小孩在水里是不可能拉动成年人的。

反正别人都认为我撒谎,其实我后来一合计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扔了一根绳嘛,后来我也就不说了。

我感觉我之所以没有成为“少年司马光”那样的英雄,也跟我的爹妈有关系,我爸和我妈都是那种老实人,从来不跟别人吹嘘我怎么样怎么样。

我倒是经常听到别人的父母夸他们的孩子,将来清华北大没跑了,以后当个“大官”云云,就光我同龄人中“优秀”的孩子就很多,结果真正等到高考的时候,全村只有我好歹考上了一个本科,这么一看是不是妥妥全村的希望啊!

题外话有点多,应该说,从司马光小时候的前科来说,砸缸这件事很可能就是他自己编的,也可能是他的父母故意夸大了这件事。

反正写书人的话,那是不能全信的,尤其是他编的《资治通鉴》虽然说史学价值很高,但是不得不否认的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本意,绝对不是追求真实的历史,而是为了用历史传达自己的政治思想,从而达到某种政治性的目的。

所以,人还是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在读书的时候,也要明辨是非!我们不弄虚作假,但是也要提防别人弄虚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