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是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丞相。刘邦都称赞其曰: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与韩信、张良并称为“汉初三杰”,而且居功至伟。汉朝建立之后,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与民休息,以缓解秦统一中国以来的严苛暴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萧何最耳熟能详的典故应该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说的是,当初韩信投奔汉王,因不受重用而离开。但是萧何认为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并且保举韩信为大将军,从此使得韩信开创了他伟大的军事功绩。然而,到了后来,韩信有了谋叛之心,吕后又与萧何合谋把韩信诱骗至宫中杀死。所以,就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功高震主被杀;张良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远离朝堂,专心修道,随赤松子云游四海,才得以善终。那么,萧何既没有学张良的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也没有因为功高而被刘邦杀害。而是身居相位,直至离世,这其实是极难的事情。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实,刘邦也怀疑过萧何,而且不止一次。幸亏萧何的宾客三番两次看破刘邦的用意,才帮助萧何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自污名节才得以幸免于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诱杀韩信之后,刘邦欢喜,于是对萧何加封进爵,正值欢喜之际,一名宾客劝萧何说:您不要喜乐,此后会有祸患的。萧何赶紧请教。宾客说:皇帝南征北战,亲自上阵。而您安居都中,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揣度上意,恐怕对您存有疑虑啊。萧何恍然大悟,第二天一早,进宫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以作军需。刘邦乃大喜。

高祖十一年,英布叛乱,高祖亲自率兵征讨。每次萧何派人把军需送往前线时,刘邦都会问:萧相国在长安都做些什么?运粮使者答曰:相国爱民如子,除备军需之外,还安抚、体恤百姓。刘邦听后,默不作声。运粮使回报萧何,他的一个宾客对萧何说:您要大难临头了。萧何不知何意。宾客说:您位居百官之首,还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您呢?况且您深得百姓的爱戴,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在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之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因为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非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

于是,萧何按照宾客的建议,盘剥、侵夺百姓财产,为自己谋利。刘邦闻之,反而高兴了起来。所谓“伴君如伴虎”,绝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身居朝堂,尤其是身为功高震主的丞相,一定要懂得揣摩上意。如果只是图荣华,谋富贵,这些都还好说,就怕对皇位和江山构成威胁。皇帝一旦有了猜忌之心,臣子就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了。这时,要么学张良的急流勇退,要么学萧何自泼脏水,或可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