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较为常见的禾本科农作物,在大部分的热带及温带地区均可种植,是重要的主粮作物之一。玉米是喜温喜光作物,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产量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有的老农民可能了解一些玉米增产的小窍门,比如玉米快要成熟的时候将穗以上的秸秆砍掉,能够让玉米颗粒更加饱满并实现增产。真的有这样的作用吗?

为此我特意跑村里问了一个种玉米经验比较丰富的老伯,求证的结果是:在没有经历干旱、洪涝的情况下,玉米的长势会比较好,玉米即将成熟的前7天左右砍掉玉米碎以上的秸秆,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大概也就是10%左右,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这样的结果还是挺出人意料的,但是我无法断定当时的玉米品种与现在常见的品种之间有没有较大的差异,并且现在的劳动力成本也提升了,想要靠这种“去顶”增产的方法还是不太现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玉米去顶有助于减少养分流失。

玉米的生长周期是3~4个月,根据气候差异和种植时间的不同,物候规律、整体产量效益也是存在差异的。播种7天左右发芽生长,1个月左右逐渐拔节,50天左右抽丝,3个月左右就到看玉米穗生长的重要时期了。这个时期需要稳定的气温和日照,适当补充磷肥,以增强穗粒的膨大发育。将穗以上的部分去除能够减少养分消耗,加速植株内部的养分输送,并且增强玉米茎叶的通风透气和采光。去顶的措施在原理上是可行的,也是有助于提高效益。

二、去顶措施能够增强植株抗倒伏。

进入生长后期玉米植株地上部分的负重加大,并且夏秋季节台风、强降雨天气频繁,长势较弱或者没有防风林的玉米田就很容易发生大面积倒伏的现象。玉米都快成熟了,一旦遭遇恶劣气候引发倒伏造成的损失就可能比较大,并且基本没有了弥补措施。这样的情况下就很多农民会将玉米穗以上的秸秆砍断,就适当的缓解了植株的负重,一般的风力作用也不太容易造成大规模的倒伏。可见给玉米去顶的做法不一定有增产,但是增强抗倒伏也是可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现在很少有人给玉米去顶的原因。

现在很少看到有农民会给玉米去顶的做法了,不是说可以增产吗?为什么不推广这项技术呢?首先还是由于成本的问题,本来农村的劳动力就非常有限、而且去顶的效率也不高,能不能增产10%也可能存在很多其它因素影响,去顶很可能是浪费人力;然后就是去顶的时间节点,太早了会伤害植株生长导致千粒重不足,太迟起不到效果,如果是大面积种植玉米,人工去顶很可能会得不偿失;其次就是现在的玉米种植技术有更好的增产方法,种植抗逆性好、高产性明显的优质品种,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就能够实现玉米高产。

#带你看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