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今天来介绍宋代五大名窑中最神秘的一个。

说它神秘一是因为它身份复杂,“分身”颇多,跟真假美猴王一样,难于分清;二是在古代记载中只有其名,未见其窑,好不容易找到一些传世作品,又跟历史记载有出入。我也是看了好多资料才理清头绪的。它就是——

哥窑

宋代官钧汝定哥五大名窑中,哥窑情况最复杂。

为什么说复杂?这个问题一笑一点点来给你理清楚。

首先,哥窑有“传世哥窑”和“龙泉哥窑”之分。

根据文献记载,哥窑在浙江龙泉。最可靠的记载是明代陆深的《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这是最为主流的说法,根据这些记载还找到了哥窑的遗址,因此学术界把它叫做“龙泉哥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泉哥窑遗址

然而,不久后人们发现了一类与哥窑特征相符的,而与龙泉哥窑又不大一样的瓷器。这些瓷器一直在宫中流传,没有在民间出土文物中发现过,专家们把它们称为“传世哥窑”。

宋 哥窑圆口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 哥窑青釉双鱼耳炉

南宋 哥窑米黄釉葵花式洗

但这些传世哥窑的窑址在哪?何方?一直就没有定论。有专家猜测,这些传世哥窑可能就是南宋的修内司官窑。

前面我不是介绍过修内司官窑的遗址就是老虎洞窑址吗?

专家们也比对了传世哥窑和老虎洞窑址的官窑碎片,发现两者外观和釉的化学组成上均十分相似,反而跟龙泉哥窑差别很大。所以,在陶瓷业内,明清以来就有“官哥不分”的说法。

其次,哥窑有很多仿品,而且这些仿品都还不是“山寨”,而是官方认可的哥窑的继承者。只不过在进贡时,为了区别,在宫内的档案中,把真正的宋哥窑叫哥窑,把元代仿的叫哥窑型,把明清仿的叫仿哥釉或哥釉、仿哥窑等,但对外都还是叫哥窑。打个比方,就跟现在的某极人服装一样,卖的货早就不是原厂的了,但人家的牌子还是正规官方授权的。

第三,哥窑虽然名气大,但它其实还是属于龙泉窑一脉。

龙泉窑是继越窑之后的南方青瓷名窑,它是宋神宗熙宁以后,官监的越窑南迁到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形成的。

当时江西景德镇还没发展起来,龙泉窑就成了全国青瓷生产的中心。它不仅做贡品,还做出口。日本、朝鲜乃至埃及的陶瓷贸易点上,都发现出土过大量的龙泉窑碎片。

南宋时期,在龙泉窑出现了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章村根,他的两个儿子章生一、章生二继承家学,长大后分别主理一窑,章生一是大哥,主理的叫哥窑,章生二主理的自然就叫弟窑。

由于哥哥技高一筹,烧出“紫口铁足”的青瓷,所以哥窑被皇室选为御窑。

弟弟落选了并不服气,但他不把心思用在正道上,而是想着怎么破坏哥哥的产品。

一天,哥哥正在烧窑,突然有急事需要外出,就把烧窑的事托付给弟弟。本来瓷窑烧到1400℃以后需要停火,等冷却到常温以后才能打开窑门,可弟弟却在停火时忽然打开窑门,冷空气进入窑内,这样就使瓷器上产生了很多裂纹。

哥哥回来一看,完了,赶不上交货了——这可是要进贡给皇帝的啊,这个客户得罪不起啊。

哥哥随手拿起一个刚烧好的瓷杯,边泡茶边想办法。

没想到,泡了茶的瓷杯上的裂纹很快变成了茶色的线条,对着光一看恍若金线,比以前的釉色更好看了。

哥哥在这批瓷器中挑选了一些如法炮制,壮着胆子进贡上去,说是自己实验所得,请皇上鉴赏。

不料皇上非常喜欢,哥哥进一步研究,最终弄出哥窑的典型特色“金丝铁线”,哥窑从此名声大噪,跻身五大名窑。

金丝铁线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在传世哥窑中就有一些具有“金丝铁线”的,年代还早于龙泉哥窑,所以传说只是传说,专家们还是普遍认为龙泉的“哥窑”和“弟窑”是仿烧南宋修内司官窑的产物。

龙泉哥窑的产品被誉为“千峰翠色”,釉色以米色及豆绿为多。主要特征是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交错细小者称鱼子纹,极细碎者称百圾碎,而较粗疏的黑色裂纹与细密的黄色裂纹交织者,就是&uot;金丝铁线&uot;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子纹

百圾碎

虽然一笑在文中理清了哥窑的来龙去脉,但采用的都是主流说法,在学术界还存在较多的争议,所以时至今日,“哥窑”仍是中国五大名窑中惟一未解谜底的瓷窑,期待着进一步的研究。

(未完待续)

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钟,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请加,看之前文章获得有趣的知识,及时提示更新。请标明,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