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突然引发了我的思考,然后我又突然发现不少人对信用卡“养卡”概念的理解似乎存在着诸多误区,包括我,也是从这种误区中一步步的醒悟过来的,今天想梳理下我的理解,期望对玩卡的各位有些许帮助!

很多地方都能听得“25+3+1”的养卡提额法则!很多人把他奉为“圣经”!但你是否质疑过这种玩法呢?其实这玩意就是机商为了让大家多刷卡而设计出来的一套概念罢了!然而为什么会被这种概率所吸引或者说被他们引导呢?主要是因为我们信用卡知识了解不够,无法分辨对错!“导师”这么说,大家都这么做,而且还真有人提额,时间一长被影响了!有没有一种被“洗”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字也是寓意深刻,养卡养卡,关键就一个“养”字,信用卡如何能真正能做到“养”?可以用白话简单说道说道!

大家都知道,信用卡是银行发行的,因此我们先要去了解银行的性质!

首先,银行是不折不扣的企业,工商银行全称叫什么?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就是一家公司,归属国有而已,既然是企业,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什么?2个字“盈利”!银行的服务的对象是它的客户,客户是可以区分优劣的。

银行在信用卡这块对客户的态度是如何的呢?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优质客户额度高,劣质客户额度低或者不给批卡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深有体会呢!

那么问题来了,银行是如何评价客户优劣呢?怎样才能成为银行眼中的优质客户呢?

用一个生活中的假设帮大家理解:

假如,有人向你借钱,一般情况下你会顾虑什么?不出意外,有三点。

1、他有没有能力还钱?(还款能力)

2、能不能按时还钱?(信用或者说风险)

3、借他钱能不能赚点钱?(利润)

这是人之常情,其实银行也是如此,批卡授信的时第一要审核这个人有没有信用,有没有还款能力和意向,第二才是考虑给他多少额度,批一张卡自己能赚多少钱。这样是不是思路就清晰了一些!所以说,为什么体制内的人好批卡?因为他们和银行都属于国有,知根知底,借钱给他们,他们肯定有能力还,也不敢不会拖欠,只需评估借多少的问题,所以体制内的人只要征信没什么问题基本都比较好批卡,根据职务级别收入水平定额度就好了;但是非体制内用什么办法去判断呢?当银行对你不是特别了解时,你要想办法证明:我有能力还钱,我也会按时还钱!只要你能够证明自己, 银行同样乐意给你批卡,只要综合评分达标就行。

说到这个综合评分!“综合评分”这个是让无数人头疼的词汇!你申卡或者提额时,经常会遇到综合评分不足的情况,那么到底什么是“综合评分”?

可以这么理解:所谓“个人综合评分”就是银行对信用卡申请人或信用卡持卡人个人资质情况以及过往信用情况的一个综合评定。在银行面前一切数据说话,根据一些维度给你记分打分,综合评定,然后最后来决定是否给你批卡,批多少额度(授信),是否给你提额,提额的周期长或者短。

授信额度是如何算出来的?也可以给大家讲一下,之前也发过文章。

其实银行也是主要看两点:

1、还款能力;

2、还款意愿。

当然,这是要做好反欺诈的前提下才能判断的,也就是确认你是你本人,你的情况是否真实,而不是欺诈伪冒的。所以反欺诈也是十分重要环节!但我们这里先不讨论。过了反欺诈,我们需要进行的就是信用评估,也就是评估你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第一,如何评估还款能力!

其事还款能力相对比较好量化。

持牌金融机构都是可以经过你的授权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的。

征信报告有个人版和机构版。

个人版就是我们个人自己去查询的版本,可能很多人都查过,网上查的都是简版征信,去人行大厅或者一些银行网点有人行详版征信查询打印的机器,这个是可以去打印个人详版征信。

机构版则复杂得多,唯一不如个人版详细的是,机构在查询你的贷款记录和查询记录时,只有本机构查询的记录可以看到机构的具体名称,而其他机构的名称都是两位英文字母:

说回来,银行怎么评估一个人的还款能力呢?

简单的说就是:收入-负债,就是你赚的钱减掉你欠的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的很简单,其实谈何容易!

这里就涉及到银行如何判断你的收入和负债的问题了!

我们是可以搞清楚自己赚多少钱,但有时我们有时候真不一定知道我们欠多少钱,每个月的房贷、车贷、信用卡、花呗、借呗、白条,房贷还得把公积金抵进去,有时候自己都算的一塌糊涂,我自己有时候都是糊涂账,银行怎么能算得清?

说实话,如果都是持牌金融机构借的钱,那银行是可以算清的。因为上面提到的所有产品,背后都会有持牌金融机构投放资金,一旦发生借贷关系,都是需要上报央行征信系统的,因此征信报告里都会体现。麻烦的就是各类没有上征信的产品,过去可能有714这种非法网贷、套路贷或者P2P等非持牌机构,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乱象的整治,目前这类平台已经消亡大半,没上征信的持牌机构产品不多了,大家可能有注意到花呗最近上征信的事情被报道很多,其事花呗就算一个。因此大家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这时候花呗要上征信了,因为如果不上,金融机构在评估个人还款能力时总会缺一块,游离在央行征信体系之外,这是会产生潜在风险的。

还有就是现在出来了百行征信,这个也是对征信这块的很大的补充,银行的数据更多了,就更能计算出你的负债情况来规避风险了!

银行从一些地方拿到了你所有的负债信息,但是收入信息目前很难获取,靠谱的渠道是社保和公积金,但是公积金各省分开,全国难以统一,征信报告也包含公积金信息,只是信息非常滞后;社保一直没有一个资质合规的数据供应方,而且到底提供到什么程度,一直存在争议。因此这块数据是很难获取的。

但银行有他的一套做法,通常是通过你的信用卡额度进行估算,加上滞后的公积金缴存额度,然后在本行的一些数据,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取的一些数据综合评估。还有几个常用的指标,比如你的信用卡张数,还有最近被查询征信的次数等,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你缺钱的程度。

这样用内部研究设置算法公式+拿到的你的一些数据就能算出你的还款能力在什么程度!

第二,如何判断还款意愿!

其实难点在于还款意愿的评估。还款意愿是一个人的主观意愿,很难通过各类数据去量化。那么银行如何能判断一个人的还款意愿呢?

目前了解到的还是主要通过历史还款记录!只有真正的借贷关系下发生的借还款记录,还是可以去反映一个人的还款意愿的。现在的大数据风控,本质上并没有降低风险,而是更多的在反欺诈层面,识别客户本人的身份,在还款意愿评估方面,只能辅助做出决策,在征信报告的借贷记录确实的情况下,通过替代数据尝试评估一个人的信用,最准确的,还是依靠借贷记录。

算出了你的还款能力,然后再了解到了你的还款意愿情况,又通过一些特殊的评分及算法,就会得出一个授信的额度!

题外话,很多人特别想知道银行的评分系统和算法具体是怎么样的,但这个我觉得没有必要!第一这是银行核心机密,你不可能知道,当然我也不知道,就算银行内部人员也不可能知道,且这个算法还会变化。第二不同银行不尽相同,第三这事跟我们持卡人没什么关系,打个比方你天天使用智能手机,还要去了解苹果系统的代码算法吗?会用就好了对不!

还钱的能力和还钱的意愿我们了解了,然后通过一些算法我们也给出了授信额度,但有人授信额度高有人授信额度低,有人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可以把信用卡额度提升到一个比较合适且让自己满意的额度,但有人却怎么用额度始终维持在下卡的水平,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就算我们所谓的“养卡”!其实就是提高我们用卡方面的综合评分,来达到提额的目的!

要搞懂这些问题,我们先理清一个关系,我们和银行到底什么关系?

就信用卡而言,我们使用信用卡解决我们日常的一些问题获得一些便利及福利。银行呢,授信我们(借钱),银行他能够赚钱,上面说了银行是企业,企业是获利,然后我们能给银行带来利润,所以,通过努力大家都能各取所需!我理解的是一种合作关系!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层关系,我们先了解下银行信用卡是如何赚钱的!简单说,银行信用卡这块利润无非以下几块

1、通过刷卡赚商户的手续费(商家);

打个比方,你用信用卡在pos机上刷100元钱,然后商户到账99.4元,少了0.6元,这6毛钱就是被银行、支付公司和清算网络(或者说卡组织,比如银联,现在的美国运通)3方给分了,银行拿去了大头,你可以这么理解!

2、通过分期等业务赚持卡人的钱(持卡人)

比如分期手续分,信用卡取现的手续费和利息,透支未还款的罚息等等吧!

这些都是银行的能从信用卡中获取到的利润。

银行发卡是为了获利,你用卡是看中了信用卡的一些特点,比如免息期,权益或者信用卡的一些优惠活动等等!

这里还有重要的思维:信用卡虽说有免息期,但不要理解成银行免费借钱给你用!

上面我们说了银行和我们是合作关系,大家是互利互惠,你想要额度,如果你不付出一点好处,银行为什么提高你的额度?换位思考一下,你借钱给另外一个人,不给利息,你是不是等他还钱之后就不想借了呢?因为你借钱出去还要承担他不还的风险,居然还没有利润,疯了吗~?

况且银行借给你的钱是其他储户存在银行的钱,银行要支付储户利息,所以,银行借钱(也就是给你授信额度)只考虑三点: 有没有能力还(有无资产,稳定收入) 会不会按时还(信用情况),有没有利润赚(多刷多用,偶尔分期)!所以,在银行眼中的优质客户具备3个特点:

1、有还款能力;

2、信用好,风险小;

3、能从他身上赚到合适的利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了解到银行优质客户特点,如何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变成了我们这篇文章的关键!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第一、银行考察你的还款能力。这个阶段你的工作、存款、学历、房产、车产 等等一切你的经济参数都在银行考虑之列,这些东西的优劣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分辨, 按照正常人思维,在银行里编制出了一套数据评分标准下,分数越高下卡几率、额度会越高。还款能力换个大家经常说的词就是“资质”!所以为什么我们总说资质问题,核心就在这里,资质决定了你授信的天花板!

第二、银行考察你的还款意愿。就是你会不会按时还款,你是不是个守信的人, 这个时候你有一张或者多张高额度的,并长期正常使用至今的信用卡,且无任何逾期, 这是加分项,银行会认为,这人懂规矩,不会乱来。

然后通过两点汇总评分一下就可以决定是否给你批卡,批多少额度了。但不管这两点条件再好,高额的授信也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的,所以为什么我们会有“养卡”这一说法。

第三、如果两个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你还没到额度天花板时,如果想提高授信的另一个途径就是让银行获取到一些利润,银行觉得,这个人虽然资质一般,信用没有什么瑕疵,但我能从他身上赚到不错的利润,你觉得他会不会给这个人提额?

其实这一条可以让资质一般的人弥补差距。这里又有一个重要的思维误区,很多人认为,没有资质,没有资产,就无法获得高额度,其实这也是不绝对的!

再拿你举例。有人向你借钱,他有能力还,也能按时还,那接下来,你关心什么?当然是赚钱的问题了,虽说他有借有还,但没给你带来切实利益你肯定不愿意再多借,你有钱存银行还有点利息,免费借给别人用,谁会乐意?但如果他能有借有还,而且还给你一点利息呢?那是不是更完美了?如果利息还不错?你是不是想还可以多借给他一点!

所以,我认为想提额最好的方法是提高自己本身的资质,你收人增加,地位提高了,信用没出现神秘问题,你天花板就被抬高了,额度也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其次呢,如果资质没有变化,那么以合适的方式给银行贡献利润,其实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而且很多人也通过这种方案获得了高额度!

上面的内容基本上就是我今天想说的。有时候,我觉得养卡很多时候很容易被人误导,很多人本末倒置,去研究很多术的东西,“道”却搁置了!大家要知道,银行系统是变化的,你把以前的一些方法拿来套用到现在是不一定有用,甚至有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在我的理解,养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你要去了解银行的一些属性的变化,甚至整个行业大环境的走向是如何的,比如,今年保额度变成了大家玩卡圈的主基调,,银行大环境不好银行收紧了,很多家银行出台了更严厉的风控政策,大家方法和思路又变化了!但是呢,你发现没有,即使在这么不好的前提下,依旧有人可以提额,依旧有人额度噌噌往上涨,因为银行对优质客户永远都是关怀备至!

这篇是对玩卡的一个思路做一个总结,讲完这些,你是否能学到一点了呢?希望大家从误区中走出来!然后我们后面再分析各家银行的情况,前几天写了下建行知识点,大家可以去看看,后面会梳理更多的银行的情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