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甲午战争胜败的关键并不在于慈禧是否挪用了海军军费,而在于大清从上到下已经没几个人敢打。

当然,慈禧也的确挪用了海军军费。

为什么这么说?

1887年大清把水师办到了颐和园的昆明湖,美其名曰皇家水师学堂。

可是,颐和园是什么地方?慈禧准备养老的地方。

这样一个地方,慈禧根本就不可能真在那儿办海军。

而这个所谓的昆明湖水师学堂之所以会办到颐和园,其实就是为了打一个幌子而已。

打着办海军的旗号,然后再把办海军的费用抽过来给她修颐和园。

而且也不独慈禧一人挪用海军经费,海军衙门自从成立了之后,就已经成为了大清贪腐的重灾区。

海军衙门第一任总理大臣是奕譞,也就是光绪皇帝的生父,他在担任总理大臣期间,也没少中饱私囊。

后来奕譞病逝了之后,奕劻接任了海军衙门总理大臣。

奕劻是谁?晚清第一大贪。

奕劻之贪远在奕譞之上,让他担任海军衙门总理大臣,海军经费更是一筐一筐地被他运回了家。

奕劻和另外一个大贪官那桐放在一起,更是被时人讽刺为“庆那公司”。

总而言之,海军衙门自成立之日起,其实就是让慈禧和奕譞或者奕劻等人多了一个敛财的名头。

而一手操办组建北洋水师的李大人,也没有干净到哪里去,这位也是一个看到了钱就忍不住装进兜里的人物。

这也就是北洋水师一经成立了之后,武器和装备就几乎再也没有更新过一次的原因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大人当时还做了一件很不厚道的事,大清原本是打算成立北洋和南洋两支水师。

不过,当时由于经费紧张,南洋大臣沈葆桢就主动提出先集中财力和人力组建北洋水师。

等到北洋水师组建好了之后,才集中财力和人力组建南洋水师。

可结果如何?李大人建好了自己的北洋水师,实力更上一层楼,话语权更大了,就玩起了过河拆桥。

南洋水师还想继续壮大?抱歉,李大人不允许。

朝中有一个李大人就够了,绝对不能再有另外一个“李大人”来和李大人争权夺利。

所以,南洋水师想要成为和北洋水师一样强大的海军,就成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美梦。

这也是甲午海战之时,南洋水师奉命北上增援北洋水师,但是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几乎就是没有作用的原因。

黎元洪曾经就是南洋水师一员,他北上增援北洋水师的时候,他的舰船就是一艘铁肋木壳船而已。

用铁勒木壳船去打钢铁之躯的舰船,怎么打?根本就没办法打,所以黎元洪当时才选择掉头就跑。

而李大人曾经明明就义正言辞地说过,大清只有办好了海军,才能更好地维护大清的统治。

为什么真正在组建海军的时候,又这么不厚道?

因为李大人就是一个私心大于公心之人,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做官,从来就不是为了大清,所以他才会被人讽刺把做官做到了极致。

他之所以要组建海军,其实就是为了在淮军之外,多给自己弄一点筹码,增加自己说话的分量而已。

他如果真是为了大清,他就不会给南洋水师使绊子了。

所以,北洋水师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历史的怪胎,注定就是一个被各方势力所利用的工具。

李大人怀着那样的心思去组建海军,北洋海军当然也不可能强到哪里去。

而北洋水师成立之后,之所以会被誉为亚洲第一,说白了仅仅就是因为北洋水师是亚洲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而已。

日本的联合舰队都晚了很多年。

第一个出现,那可不就是第一了!

而我之所以说甲午之战胜败关键不在于慈禧是否挪用了海军经费,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对于甲午之战,慈禧不想打,也不敢打。

李大人则更不想打,更不敢打。

当然,大清几乎所有的权贵都不想打,也不敢打。

统帅犹如此,麾下能奈何?

再多十个邓世昌,也救不了北洋水师。

慈禧和李大人这些权贵之人为什么不想打,不敢打?

原因就在于只要一打,对他们就没有一点好处。

而且对他们而言,打赢了比打输了,损失的利益更多。

因为甲午即便是打赢了,那也一定是惨胜,而惨胜之后的大清根基就一定会动摇,甚至被趁机连根拔起。

哪怕甲午打赢了,大清根基也没有动摇,可是作为执掌北洋水师的李大人,他的根基却一定会动摇。

李大人之所以拥有那么大的话语权,可不仅在于慈禧对他的宠信,更在于他手上的淮军和北洋水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一旦淮军和北洋水师都没了,李大人怎么办?

1895年之后,李大人手里就真没有淮军和北洋水师了,结果就是被群起而攻之,直接被外放到广东去了。

所以,李大人是真不想打,也真不敢打,这也是他拼了命也要打着保存实力的旗号让北洋水师避战的原因。

然而结果反而更糟,李大人一声令下让北洋水师一路跑,却被日本舰队一支追着屁股打,然后全军覆没。

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其实不论慈禧有没有挪用海军经费,只要慈禧和李大人不想打并且不敢打,那么最后的结果就一定改变不了。

只要慈禧和李大人抱定了决一死战的决心,那么哪怕慈禧挪用了海军经费,甲午也不会输得这么难看。

还是左大人那句话说得妙,列强都没有李大人那么坏事。

左大人是真的看透了李大人,一个极度私心又一心只为做官之人却身居高位,不坏事那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