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説】说説桃子

桃子,生活中的常见水果,

而且有众多种类划分,

比如毛桃、油桃、蟠桃、黄桃、水蜜桃等等,

即使其中有些不易分辨,清洗麻烦,

但是依旧不会影响很多人对它们的钟情,

闻一闻香人心脾,咬一口甘甜多汁,品一品回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桃子)

作为我国的原生植物,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据了解,近代中国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

在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肴”的描述,

营养丰富,果味诱人,享有“天下第一果”的美誉,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称之为“仙桃”、“寿桃”,

在玉雕中更是常见的一类蔬果题材

有圆雕,有浮雕,有的也会采用镂空雕

或为主题,或作衬托,

工艺造型多变,寓意富贵吉祥,经典长盛不衰,

究其缘由,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少入行这些年也渐渐发现,凡是有代表性的中华民族元素,

多会和美玉做以结合,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19世纪 玉雕寿桃)

要说桃子,在我们中国早已超越了它本身作为水果的食用性,

更多时候代表的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吉祥富贵的期盼,

并逐渐成为了一个经典文化符号,

春之使者,孕育生命,代表着生命的延续,

驱邪纳吉,益寿延年,象征着长寿的祝福;

回想自己对桃子的印象,应该还是那些童年的记忆,

小时候可以说“过年”是打年头盼到年尾的幸福时光,

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好看的,

年画算是冬季里为数不多的色彩吧,

对那时候的小朋友而言也算是最直观深刻的视觉冲击了,

福禄寿等吉祥图案,鲜艳喜庆,妥妥的年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年画《蟠桃献寿》)

在这些“年味”里,寿桃便是必不可少的吉庆元素,

看起来,硕大白嫩,粉红留香,

真的就像是天上的仙物,掉落凡间,又被绘于纸上,

老寿星鹤发童颜,眯眼一笑,也与仙桃达到了某种和谐统一,

望一眼印象深刻,看一回难忘吉祥,

也许就是这些不经意的瞬间,让桃文化开始映入了你我的生命……

当然真正令我们这一代对仙桃难忘的记忆,

兴许还是《西游记》里那历千年方开花结果的瑶池仙树,

孙大圣咬一口换一个的王母蟠桃,

这虽然也仅是中国仙桃文化中的一小部分,

但已足以影响几代人,

长大后生活中还有更多以桃代寿,寓福寿安康的传统;

(19世纪 白玉雕寿桃如意笔插)

比如现代很多人过生日,庆寿诞,

都会在蛋糕上画寿桃,做寿星,

有的地方还会蒸桃型花馍,制桃型花糕等等,

再比如还有瓷器、剪纸、面塑、木雕、玉器等各类寿桃元素的工艺品,

可以说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代表长寿的桃子文化,

看到便有一种被喜庆祝福的吉祥感受;

桃子这么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

在古诗文方面直接描写寿桃仙味的倒是不多,

三少查阅了很久发现,多是写桃花的,

偶有提及桃树的,极少是赞誉桃果的,

这也许跟古代文人雅士的思想有关,

但这些也从侧面传递出食味不及品味高的情趣;

(三少作品·福寿双全

列出几句,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下,

人间四月芳菲,山寺桃花始盛;长恨春归无觅,不知转入此中。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摘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摘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摘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

再比如“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芽。二年长枝叶,三年桃有花。”(摘自白居易的《种桃歌》),

还有很多,感兴趣的网友不妨自己也搜搜看,

在清末明初的国画家吴昌硕作品中,有这样一首题画诗写道:

千年桃实大如斗,仙人摘来以酿酒。

一食可得千年寿,朱颜常如十八九。

通俗易懂,读来妙趣横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昌硕·寿桃)

正是这些文学艺术上的大家们,

通过自己的诗篇、画笔让这一水果变得与众不同,

即使不爱食桃果,也能在吉祥文化的熏陶下,

观其形生爱慕,品其意动雅情,

这些也让寿桃成了传统手工艺的常客,

和田玉寿桃只是其中一类,但是可以作为你我窥见文化之美的一窗……

文|玉三少

助审|猫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