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中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般涅槃经》第三十九卷憍陈如品,基本上都是佛与外道的辩论。其中佛与先尼外道的对话时,佛对外道神我、一分常一分无常论作了批判。现摘录如下——

【尔时,众中复有梵志,名曰先尼,复作是言:“瞿昙,有我耶?”如来默然。“瞿昙,无我耶?”如来默然。第二第三亦如是问,佛皆默然。】

先尼外道所说的“我”、“灵魂”、“神我”、“识神”等,所指的都是他们认为的永恒常在的“心”。现在很多宗教宣称“灵魂不灭”,其实并未超出先尼外道的观点。

先尼外道问:“瞿昙,有我吗?”世尊默然。先尼又问:“瞿昙,无我吗?”世尊默然。先尼又问了第二遍第三遍,世尊也都默然。

默然,也是佛回答问题的一种方式。《楞伽经》:“记论有四种:一向反诘问、分别及止论,以制诸外道。”(意思是说,如来所用之记论共有四种:一、一向是指直接回答;二、反诘问是指反问对方;三、分别是指详细辨别后分别作答;四、止论是指置而不答,也称置答,也就是默然,不记论。如果根器不足的众生提出的十四类问题,佛是无记的。读者可以自行查询之。)

世尊之所以默然不记论,是因为先尼外道说我说无我,或说亦有我亦无我,或说非有我非无我,这些说法都是戏论。

【先尼言:“瞿昙!若一切众生有我,遍一切处,是一作者,瞿昙何故默然不答?”佛言:“先尼!汝说是我遍一切处耶?”先尼答言:“瞿昙,不但我说,一切智人亦如是说。”】

先尼外道说:“瞿昙,比如一切众生都有我,而且遍一切处,是一切行为的作者,你为何默然不答呢?”世尊说:“先尼!你说这个‘我’是遍一切处的吗?”先尼回答说:“瞿昙,不仅我这样说,所有的智者都是这样说的。”

【佛言:“善男子!若我周遍一切处者,应当五道一时受报。若有五道一时受报,汝等梵志何因缘故不造众恶为遮地狱,修诸善法为受天身?”先尼言:“瞿昙,我法中我,则有二种:一、作身我,二者,常身我。为作身我,修离恶法,不入地狱,修诸善法,生于天上。”】

世尊说:“善男子!如果我是周遍一切处者,就应当五道同时受报。既然五道同时受报,你们为何还要避免作恶以防止下地狱,还要多行善法为了死后得天身?”

(“五道”,指地狱、畜牲、饿鬼、修罗、天。因为先尼梵志现在是人道众生,如果“我”遍一切处,那其它五道也同时是我。那就修善止恶显得没有意义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虽修善,但五道中任何一个作恶,也会导致你下地狱,这样就自相矛盾了。)

于是先尼为了挽回自己的立论,就解释说:“瞿昙,我说的我有两种:一种是作身我,一种是常身我。作身我可以受报不同,或下地狱,或升天堂。”(隐含的意思是说常身我是永恒的,随便在哪一道都是一样的。)

【佛言:“善男子!如汝说‘我遍一切处’,如是我者,若作身中,当知无常。若作身无,云何言遍?”】

世尊说:“善男子!正如你所说的‘我是遍一切处的’,这个遍一切处的我,若是在作身中,当知是无常,(无常则不会有一个永恒的我),那既然无常作身中无我,你又怎么能说我是遍一切处呢?”这样的话,先尼的观点还是自相矛盾。

先尼外道继续用比喻挽回他的观点——

【“瞿昙,我所立我,亦在作中,亦是常法。瞿昙,如人失火,烧舍宅时,其主出去,不可说言舍宅被烧,主亦被烧。我法亦尔,而此作身虽是无常,当无常时,我则出去。是故我我,亦遍亦常。”】

先尼外道说:“瞿昙,我立论的‘我’,也在作身中,也是常法。瞿昙,如房舍失火了,主人跑出去了,大火烧毁房屋,但不可以说房子主人也被烧毁了。我立论的‘我’,也是这样,虽处在无常的作身中,但当无常来临时,‘我’就会离开这个作身。所以我立论的‘我’,既‘常’也‘遍’。”

这个烧房子不烧房主的比喻,是外道常用的著名比喻。他们的生死观就是就是这个五蕴身,就像房屋一样可以毁灭,但“我”是房主,是常住不灭的。现在不少学佛的人已经知道断灭论的错误,但是往往又会落入外道的这种观点。

我们来看佛是怎么记论的——

【佛言:“善男子!如汝说我亦遍亦常,是义不然。何以故?遍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复有二种,一色,二无色。是故,若言一切有者,亦常亦无常,亦色亦无色。若言舍主得出,不名无常,是义不然。何以故?舍不名主,主不名舍,异烧异出,故得如是;我则不尔。何以故?我即是色,色即是我,无色即我,我即无色,云何而言色无常时我则得出?善男子!汝意若谓一切众生同一我者,如是即违世出世法。何以故?世间法名父子母女,若我是一,父即是子,子即是父,母即是女,女即是母,怨即是亲,亲即是怨,此即是彼,彼即是此。是故若说一切众生同一我者,是即违背世出世法。”】

世尊说:“善男子!你说的‘我’既‘遍’也‘常’,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首先你既然说遍一切处,那就是在常和无常这两种状态下都要遍一切处;另外要在色法和无色法这两种状态下也要遍一切处。所以,如果你说一切处有我,则应当常法有我,无常法也有我,色法有我,无色法也有我。

“如果说房屋被烧舍主出去,房屋是无常,舍主不是无常,这说法就不正确。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要你说的道理成立,就必须明白房屋不是舍主,舍主也不是房屋,被烧的与逃出去的完全是两件不同的事物;然而你所说的‘我’却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你立论的‘我’遍一切处,‘我’即是色和无色,色和无色也即是‘我’,那你怎么能说色无常时而‘我’则能出去呢?”

上面是驳斥“房屋被烧舍主出去”而比喻“我”是遍常的错误观点;下面则是批判“一切众生同一我者”的错误观点。

世尊又说:“善男子,你如果说的一切众生同一个我,那这种说法是同时违背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为什么呢?按照世间法所立的父母子女,如果说一切众生就是同一个我,那么父就是子,子就是父,母就是女,女就是母,仇人就是亲人,亲人就是仇人,此就是彼,彼就是此。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一切众生同一我这个说法是违背世间出世间法的。”

先尼外道也是很聪明的,就转计一切众生各有一我——

【先尼言:“我亦不说一切众生同于一我,乃说一人各有一我。”佛言:“善男子!若言一人各有一我,是为多我,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汝先说,‘我遍一切’,若遍一切,一切众生业根应同,天得见时,佛得亦见,天得作时,佛得亦作,天得闻时,佛得亦闻。一切诸法皆亦如是。若天得见非佛得见者,不应说我遍一切处。若不遍者,是即无常。”】

先尼说:“我也不是说一切众生就只有一个我,我是说一切众生各有一个我。”

世尊说:“如果你说一切众生各有一个‘我’,这就是‘多我’,这种说法也不对。为什么呢?因为你前面说‘我遍一切’,如果‘我’遍一切,每个众生又各有一个我,那一切众生的造业的根本就应该相同,那么当天能看见某个事物时,佛也应该同时看见,天作某一件事时,佛也应该同时作,天听到某个声音时,佛也应该同时听见。不仅是佛与天,一切诸法、众生,也都应该如此。如果只是天看见某物而佛不一定看见,就不应该说我遍一切处。若不能遍一切处,就是无常。”

无论怎么说,先尼外道的“我”始终立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先尼外道所执着的那种“我”根本不存在,全是妄想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先尼外道和佛的议论还有很长,就不一一展开来说了。有兴趣的同修可以把下面这段经文好好的琢磨一下。

辩论结束,先尼外道皈依了佛,并得了阿罗汉果。

【先尼言:“瞿昙,一切众生,我遍一切,法与非法,不遍一切。以是义故,佛得作异,天得作异。是故瞿昙不应说言佛得见时,天得应见,佛得闻时,天得应闻。”

佛言:“善男子,法与非法,非业作耶?”

先尼言:“瞿昙,是业所作。”

佛言:“善男子,若法非法是业作者,即是同法,云何言异?何以故?佛得业处,有天得我。天得业处,有佛得我。是故佛得作时,天得亦作。法与非法亦应如是。善男子,是故一切众生,法与非法若如是者,所得果报亦应不异。善男子,从子出果,是子终不思惟分别:我唯当作婆罗门果,不与刹利毗舍首陀而作果也。何以故?从子出果,终不障碍如是四姓。法与非法亦复如是,不能分别:我唯当与佛得作果,不与天得作果;作天得果,不作佛得果。何以故?业平等故。”

先尼言:“瞿昙,譬如一室有百千灯,炷虽有异,明则无差。灯炷别异,喻法、非法。其明无差,喻众生我。”

佛言:“善男子,汝说灯明以喻我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室异灯异,是灯光明,亦在炷边,亦遍室中。汝所言我若如是者,法非法边俱应有我,我中亦应有法非法。若法非法无有我者,不得说言遍一切处。若俱有者,何得复以炷明为喻?善男子,汝意若谓炷之与明真实别异,何因缘故,炷增明盛,炷枯明灭?是故不应以法非法喻于灯炷,光明无差喻于我也。何以故?法、非法、我,三事即一。”

先尼言:“瞿昙,汝引灯喻,是事不吉。何以故?灯喻若吉,我已先引。如其不吉,何故复说?”

“善男子,我所引喻,都亦不作吉以不吉,随汝意说。是喻亦说离炷有明,即炷有明。汝心不等,故说灯炷喻法、非法,明则喻我。是故责汝,炷即是明,离炷有明。法即有我,我即有法。非法即我,我即非法。汝今何故但受一边,不受一边?如是喻者,于汝不吉。是故我今还以破汝。善男子,如是喻者,即是非喻。是非喻故,于我则吉,于汝不吉。善男子,汝意若谓若我不吉,汝亦不吉,是义不然。何以故?见世间人自刀自害,自作他用,汝所引喻亦复如是,于我则吉,于汝不吉。”

先尼言:“瞿昙,汝先责我心不平等,今汝所说亦不平等。何以故?瞿昙,今者以吉向己,不吉向我,以是推之,真是不平。”

佛言:“善男子,如我不平,能破汝不平,是故汝平我之不平,即是吉也。我之不平,破汝不平,令汝得平,即是我平。何以故?同诸圣人得平等故。”

先尼言:“瞿昙,我常是平,汝云何言坏我不平?一切众生平等有我,云何言我是不平耶?”

“善男子,汝亦说言,当受地狱,当受饿鬼,当受畜生,当受人天。我若先遍五道中者,云何方言当受诸趣?汝亦说言:父母和合,然后生子。若子先有,云何复言和合已有?是故一人有五趣身,若是五处先有身者,何因缘故,为身造业?是故不平。善男子,汝意若谓我是作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我作者,何因缘故,自作苦事?然今众生实有受苦,是故当知我非作者。若言是苦非我所作,不从因生,一切诸法亦当如是,不从因生,何因缘故说我作耶?善男子,众生苦乐实从因缘,如是苦乐能作忧喜。忧时无喜,喜时无忧,或喜或忧,智人云何说是常耶?善男子,汝说我常。若是常者,云何说有十时别异?常法不应有歌罗逻时,乃至老时。虚空常法,尚无一时,况有十时。善男子,我者非是歌罗逻时,乃至老时,云何说有十时别异?善男子,若我作者,是我亦有盛时衰时,众生亦有盛时衰时。若我尔者,云何是常?善男子,我若作者,云何一人有利有钝?善男子,我若作者,是我能作身业口业。口业若是我所作者,云何口说无有我耶?云何自疑有耶无耶?善男子,汝意若谓离眼有见,是义不然。何以故?若离眼已,别有见者,何须此眼?乃至身根亦复如是。汝意若谓我虽能见,要因眼见,是亦不然。何以故?如有人言:须曼那花能烧大村。云何能烧?因火能烧。汝立我见,亦复如是。”

先尼言:“瞿昙,如人执镰,则能刈草。我因五根,见闻至触,亦复如是。”

“善男子,人镰各异,是故执镰能有所作。离根之外,更无别我,云何说言我因诸根,能有所作?善男子,汝意若谓执镰能刈,我亦如是,是我有手耶?为无手乎?若有手者,何不自执?若无手者,云何说言我是作者?善男子,能刈草者,即是镰也,非我非人。若我人能,何故因镰?善男子,人有二业,一则执草,二则执镰,是镰唯有能断之功。众生见法亦复如是,眼能见色,从和合生。若从因缘和合见者,智人云何说言有我?善男子,汝意若谓身作我受,是义不然。何以故?世间不见天得作业,佛得受果。若言不是身作,我非因受,汝等何故从于因缘求解脱耶?汝先是身,非因缘生,得解脱已,亦应非因而更生身。如身一切烦恼亦应如是。”

先尼言:“瞿昙,我有二种,一者有知,二者无知。无知之我能得于身,有知之我能舍离身。犹如坏瓶,既被烧已,失于本色,更不复生。智者烦恼亦复如是,既灭坏已,终不更生。”

佛言:“善男子,所言知者,智能知耶?我能知乎?若智能知,何故说言我是知耶?若我知者,何故方便,更求于智?汝意若谓我因智知,同花喻坏。善男子,譬如刺树,性自能刺,不得说言树执刺刺。智亦如是,智自能知,云何说言我执智知?善男子,如汝法中,我得解脱,无知我得,知我得耶?若无知得,当知犹故具足烦恼。若知得者,当知已有五情诸根。何以故?离根之外,别更无知。若具诸根,云何复名得解脱耶?若言是我其性清净,离于五根,云何说言遍五道有?以何因缘,为解脱故,修诸善法?善男子,譬如有人,拔虚空刺,汝亦如是。我若清净,云何复言断诸烦恼?汝意若谓不从因缘获得解脱,一切畜生何故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尼言:“瞿昙,若无我者,谁能忆念?”

佛告先尼:“若有我者,何缘复忘?善男子,若念是我者,何因缘故,念于恶念,念所不念,不念所念?”

先尼复言:“瞿昙,若无我者,谁见谁闻?”

佛言:‘善男子,内有六入,外有六尘,内外和合,生六种识。是六种识,因缘得名。善男子,譬如一火,因木得故,名为木火,因草得故,名为草火,因糠得故,名为糠火,因牛粪得,名牛粪火。众生意识亦复如是,因眼因色,因明因欲,名为眼识。善男子,如是眼识,不在眼中乃至欲中,四事和合,故生是识。乃至意识亦复如是。若是因缘和合故生,智不应说见即是我,乃至触即是我。善男子,是故我说眼识乃至意识,一切诸法即是幻也。云何如幻?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善男子,譬如酥面蜜姜,胡椒荜茇,蒲萄胡桃,石榴桵子,如是和合,名欢喜丸。离是和合,无欢喜丸。内外六入,是名众生、我人、士夫。离内外入,无别众生、我人、士夫。”

先尼言:“瞿昙,若无我者,云何说言,我见我闻,我苦我乐,我忧我喜?”

佛言:“善男子,若言我见我闻名有我者,何因缘故,世间复言,汝所作罪,非我见闻?善男子,譬如四兵和合名军,如是四兵不名为一,而亦说言我军勇健,我军胜彼。是内外入和合所作亦复如是,虽不是一,亦得说言我作我受,我见我闻,我苦我乐。”

先尼言:“瞿昙,如汝所言,内外和合。谁出声言:我作我受?”

佛言:“先尼,从爱无明因缘生业,从业生有,从有出生无量心数。心生觉观,觉观动风,风随心触,喉舌齿唇,众生想倒,声出说言:我作我受,我见我闻。善男子,如幢头铃,风因缘故,便出音声。风大声大,风小声小,无有作者。善男子,譬如热铁,投之水中,出种种声。是中真实无有作者。善男子,凡夫不能思惟分别如是事故,说言有我及有我所,我作我受。”

先尼言:“如瞿昙说无我我所,何缘复说常乐我净?”

佛言:“善男子,我亦不说内外六入及六识意常乐我净,我乃宣说灭内外入所生六识,名之为常。以是常故,名之为我。有常我故,名之为乐。常我乐故,名之为净。善男子,众生厌苦,断是苦因,自在远离,是名为我。以是因缘,我今宣说常乐我净。”

先尼言:“世尊,唯愿大慈为我宣说,我当云何获得如是常乐我净?”

佛言:“善男子,一切世间,从本已来,具足大慢,能增长慢,亦复造作慢因慢业,是故今者受慢果报,不能远离一切烦恼,得常乐我净。若诸众生欲得远离一切烦恼,先当离慢。”

先尼言:“世尊,如是如是,诚如圣教。我先有慢,因慢因缘,故称如来:祢瞿昙姓。我今已离如是大慢,是故诚心启请求法,云何当得常乐我净?”

佛言:“善男子,谛听谛听,今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若能非自非他,非众生者,远离是法。”

先尼言:“世尊,我已知解,得正法眼。”

佛言:“善男子,汝云何言知已解已,得正法眼?”

“世尊,所言色者,非自非他,非诸众生,乃至识亦复如是。我如是观,得正法眼。世尊,我今甚乐,出家修道,愿见听许。”

佛言:“善来比丘。”即时具足清净梵行,证阿罗汉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有关佛法与外道理论的典籍,在《百论》中也有精彩记述。

《百论》是龙树菩萨的弟子提婆菩萨造的,主要记载了提婆菩萨与外道辩论的过程,包括十品:舍罪福品、破神品、破一品、破异品、破情品、破尘品、破因中有果、破因中无果、破常品、破空品。

第一品是显正,第二到九品是破邪,其中第二品是论我空,第三到九品是论法空,第十品是论空空。

有兴趣的同修可以找一本《百论》来读读,推荐刘常净释义的《百论释义》。

此P438段外道立的一分常、一分无常之论,害处也不小。只要认为自己有一分常,那就容易错误的认为自己已脱离无常,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不再轮回。这容易造成未证言证的大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