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吉伯特威尔士在晚清时期来到中国,当时国内的腐败程度超过了他的想象。在他眼里,中国所长期对外国人宣扬的仁义礼智信不攻自破,印象转变成为一个肮脏野蛮人的国度。

威尔士有一次被中国海军军官带他去参观中国海军最大的海军战舰之一,有一门大炮被帆布裹得很严实,一开始他们要看这门大炮。军需官刚开始扭扭捏捏,不大愿意,军官一再命令,这才把帆布揭开。

一看傻眼了,有人竟把它当成储存狗肉的地方,里面还有米饭、腌菜、横七竖八的筷子……打仗用的大炮,用来放狗肉、腌菜,超越了威尔士的想象。

军官指着军需官鼻子开始骂话,威尔士虽然听不懂,但也能猜到其中意思。

晚清军事实力的垫底,腐败的确起到了“关键作用”。关于军用物资上荒唐,威尔士在书中还提到另一个案例,《佩尔摩尔公报》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艘中国军舰开赴鸭绿江作战,但军舰上却没有大炮。原来,管带把大炮典当了,却未能按时赎回!

令人忍不住想象,开着军舰去打仗上面没装大炮的荒谬场面,站在上面舰长和军官,当时应该是笑出来还是哭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乱挪用军火物资实在难以置信,但是在这之前,层层的吃差价的习惯已经融入军火购买流程,人与人之间的“窝里斗”勒索要钱,早已渗入根部。

“中国一个最大兵工厂的督察,在买钢铁的时候买回了铁,中间的差价当然是进了他的口袋,可以断定,兵工厂里制造的枪管都是铁的。”由于贪污,军火战斗力直接降到和拼刀枪无异的地步。

例外一个“吃差价”的例子是,一个总督命令对从美国买一套来复枪制造设备的费用进行评估。这套设备总价值50万元,但是总督理所当然地认为,洋人报价和中国人开价一样有水分,因此他在从国库取出50万元后,把10万落入自己口袋,将估价下调到40万元。随后将这40万元还有新的估价单交给一个下属,命令他买这套设备。然后下属又留了一点进入自己的腰包,将这估价单重新改了价格。价格砍掉了那么多,怎么还能买到设备呢?于是他去掉了其中一些重要的机器。

可想而知等这套设备回来的时候,能不能组装起来还是一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人的丑陋百态,在晚清几乎说是“登峰造极”,包括那时裙带关系的丑陋,到现在还有迹可循。威尔士回忆,曾经与一个在中国海军中作鱼雷教官的外国人进行了一次很有趣的交谈。军队领饷这项工作,是由于中国军官负责的,按人数进行。因此,在调查时,“军官往往让他们的亲友与仆人都穿上制服滥竿充数,以后他们就可以为自己的亲友与仆人领饷了。”当一个军官被派到一艘军舰上任职,开始安排家属进来,如任命他的姐夫或者妹夫当水手长,安排他的堂兄弟或者表兄弟当厨师。

不仅如此,与威尔士交谈的这位教官本人,他去衙门里接受勋章的时候,被总督府的衙役头叫住,叫他交60两白银,否则他就无法拜见总督大人。他与那个衙役头讨价还价,最后给了他45两银子。

官员与官员之间是如此唯利是图,即便从朝廷决策流出来的赈灾税收,直接截取,甚至懒得阳奉阴违。那时候根据圣旨,要免征某些遭饥荒的地区的税收,宣布这一决定的公告也要张贴出来。上有政策,下有贪污对策,“免税地区的名单经常是伪造的,更为糟糕的是官员在全额收取租税以前故意不张贴皇帝的御旨”。

这样的腐败几乎渗透到了所有事务之中。衙门里面所有的街役都是用钱买来做的(当时中国实行捐纳制度),他们要保持饭碗,必须向总督大人定期交上贡钱。一个将公款的20%中饱私囊的中国官员被同僚认为是诚实的,而超过这个比例才会被认为是贪婪的。

官吏行敲诈勒索之事被看作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就像人们一有机会就会逃避法律责任一样自然。诚实会受到或多或少的蔑视与不齿,而没有利用机会钻营投机的人则会被认为是一个傻瓜”。这跟我们社会钱十来年,长辈说你“不圆滑”就是个傻瓜一样的论道是一样的。风气败坏,天生好人也难以独善其身。

导致这些现象的,罪魁祸首是君主专制制度。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乾隆本人性喜浮华,好大喜功,他晚年六巡江南,游山玩水,沿途接驾送驾、进贡上奉、大兴土木,排场历史空前,十分奢靡。导致下面的官员都喜欢比排场,满族亲贵尤甚。钱从哪里来?就是从摊捐派差、贪污受贿、敲诈勒索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南巡图》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个核心原因,是捐纳制度的实施。当时候做官有三种途径:一是科举考试,二是荫袭保举(祖传),三是捐纳,就是出钱买官做。

清朝实施捐纳制度,主要是国库没钱。刚开始是为了西北用兵的战赞和河工的经费,乾隆年间,捐纳一名道员(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需银1万多两;捐纳一名知县,需银4、5千两不等。

后来,为了筹备镇压农民起义经费,如白莲教、义和团,朝廷再出政策欢迎大家来买官。以致后面有很多人买了同一个官位,排队上岗。先买的先当,前面一任搜刮完下台了,后一任上台,立马搜刮钱财,以确保回本。这样一来,哪能不腐败?哪能不丑陋?众官员穷凶恶极地搞钱,腐从内生,国运飘摇。

难道就没有监察?有,不过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负责监察的都察院也怕用心办错事,成了一个务虚的摆设。皇亲国戚怎么花钱,无法监督。

而地方监察体制,是把行政官与监察官合一,上级监督下级,以期对地方实现监督,效果可想而知。

“如果你能将英国工匠的英国式性格改变成中国人的性格,在六个月内英国的工业就会停滞不前,在十年内英国以前所聚积的一切财富都会消耗殆尽。”一个外国专家(非英国人)这样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用参考资料:

[1](英)吉伯特·威尔士、亨利·诺曼,《龙旗下的臣民近代中国社会与礼俗》,光明日报出版社

[2]谢俊美,捐纳制度与晚清吏治的腐败,华东师范大学,《探索与争鸣》,2000年4月,42-45页

[3]高伟凯、张桂琳,清朝官员腐败成因分析,《学海》,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