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与人之间的偏见往往会导致矛盾和纠纷,而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偏见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写道:“思想上的偏见必然导致行动上的不公正。”世界上东西方国家相互之间都有着不小的偏见,这不管是从历史上还是从最近的贸易战上都可以看得出来。

在西方世界,一向都有着中国威胁论。对于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崛起,西方社会一向非常警惕,他们开始担心中国所造成的威胁。在现代,这种情况也是由于中国的整体实力在不断增长所导致。但是,在七八十年前,却有一位虚构的华人令西方人如芒刺在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电影院旧照

01

在上个世纪初,影视行业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是,一位小说家笔下的中国人却在欧美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个小说中的人物名字叫做傅满洲,这是一个在种族歧视下诞生的人物。它代表了成型于19世纪西方所谓“黄祸论”的种族思想。所谓“黄祸论”是一种非常扭曲的民族主义理论,这个理论认为黄种人对于白种人来说是极大的威胁,所以世界上所有的白种人应该联合起来对付黄种人。

傅满洲的创造者是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这个角色首次出现于1913年萨克斯·罗默的连载小说《傅满洲博士的秘密》。傅满洲是一个反派角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傅满洲在欧美可说是无人不知。他被塑造成一个拥有三个高等学历、高智商、高学历的反派,他的眼睛又细又长,留着长长的八字胡,穿着清朝时期的长袍,戴着官帽,他心有毒计,以欺压和虐待白人为乐。

▲傅满洲形象

02

而事实上,当时在美国的华人劳工的生活却完全是傅满洲的反面——数万在美国谋生的华人过得异常艰难,他们要面对的不但是生活上的负担,还要面对西方人的恶意。在1848年淘金热兴起后,大批中国劳工来到旧金山等地,他们在金矿工作的时候,拿着最低的工资。

群居的华人令西方人觉得不安,他们的猜疑慢慢演变为恐惧和厌恶。在国际上,当时的中国已经成为欧洲列强的“盘中美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这个国家挖得千疮百孔。西方人不承认华人做出的贡献,反而被传教士带回的关于义和团的消息惊呆了。便如《国语·周语下》中所说的:“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当时的情形当真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传教士们夸张地描述着义和团是如何折磨和凌辱他们,令西方人倍觉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义和团画像

在各种有意无意的宣传下,大多数从未到过中国甚至了解中国的西方人心目中,华人的形象进一步被扭曲。一系列丑化侮辱华人的宣传画层出不穷,就算是义和团已经被镇压,清朝已经覆灭,华夏民族在他们心目中依然是面容可憎的异类。

03

所以,傅满洲的出现,其实是在为众多西方人心中的华人刻画出一个具体的形象。萨克斯·罗默的小说完美地迎合了他们的口味,一经出版就在西方世界广受欢迎。很明显萨克斯·罗默笔下的傅满洲,其目的就是为了取悦白人读者。

▲西方世界的傅满洲形象

傅满洲作为大反派,其人生最高追求就是要颠覆西方统治,当然他是不可能成功的。每次傅满洲要大肆作恶,便会有正义的代表——丹尼斯·内兰德·史密斯爵士来阻止他。丹尼斯的来头可不小,他是西方著名侦探福尔摩斯的侄子。而且丹尼斯不为名不为利,更不是为了大英政府的利益,而是为了整个白人世界的利益,勇敢地与大反派傅满洲斗争.

关于傅满洲的系列小说一共有13部,萨克斯·罗默凭借它们赚得盆满钵满,稿费最高曾经达到百万美元。作为世界电影工厂的好莱坞,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很快便将傅满洲的形象搬上了大荧幕。

▲1929年的电影《傅满洲博士疑案》

很显然这部电影十分赚钱,要不然傅满洲的系列电影也不会前后一共拍了14部,而最后一部拍摄于1980年。现在在豆瓣网站上随便一搜都能搜到很多,例如《傅满洲之血》《傅满洲的面具》《傅满洲的脸》等等等等。

结语

直至如今,傅满洲这个角色和他的衍生故事也没有消失,实际上,如果哪一天好莱坞要宣布“重启”一点也不奇怪。就在二十一世纪,美国的某著名汽车品牌在宣传新车时都带上了“傅满洲”。更不用说漫威旗下的大反派满大人与傅满洲之间那些若有若无的相似之处。华夏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不断在改变,我们只能努力于不让另外一个傅满洲再次出现。

参考资料:

《异端的权利》

《国语·周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