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桂系”首领,李宗仁在北伐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他在北伐前致力于两广统一,为北伐打下基础。蒋介石下野后,曾一度担任代总统,希望通过和谈挽救国民政府,但不幸失败。一九六五年李宗仁回国时,受到新中国的热烈欢迎,轰动一时。

除国际影响外,新中国之所以如此欢迎李宗仁回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在1949年做出了一项伟大的善举。

李宗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蒋介石闹独立

一九四九年初,「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共产党曾将其定为头号战犯,之后又有李宗仁等人的「逼宫」,外边又有美国人抛弃,蒋介石内外交困,在日记里写下「冬天的冰冻,冬天的雪,晚上的桥断」。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然而,蒋介石宣布下野,其实只不过是释放了一颗“烟幕弹”,真正的权力仍掌握在忠于自己的部下手中,他虽“归隐”奉化老家,但却仍在遥控着前方的一切行动,如行政院长孙科,把国民党一些真正的权力机构统统搬到广州,连各国使馆都要随迁,李宗仁在南京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李宗仁也并非无所作为,他做了一件好事,虽然令蒋介石无法容忍,但却得到了我们党的高度赞赏,那就是释放了数以千计被监禁、甚至面临枪决的共产主义者和一些“政治犯”。

那时,在我党和社会民主党人“释放政治犯”的号召下,南京司法行政局长杨兆龙积极响应,在他的努力下,司法行政部长张知本在行政院会议上正式提出建议,获得通过。

为防止夜长梦多,节外生枝,杨兆龙又专门找到李宗仁,要求他立即释放政治犯。

1914年任体育教员时的李宗仁

李宗仁是个有本事的人

那时,李宗仁正竭尽全力与我党进行和谈,因此,对此事他表示支持,大笔一挥,签了字。

另外,李宗仁还提议,一起释放被关押的张学良、杨虎城,但蒋介石却不能再坐下去。

西安事变对老蒋来说,是一生中最大的打击之一,若不是怕影响太大,自己早把张学良杨虎城和杨虎城杀了,可现在李宗仁竟想把他们两个都放走,那自己还能有什么威信呢?蒋介石立即对此进行干预,予以制止。

1948年6月李宗仁和白崇禧将军(军装)

然而,尽管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没有如愿,仍有成千上万的共产主义者和“政治犯”得到了自由,功德无量!

而对这一事件具体操作的杨兆龙,也备受关注,甚至海牙国际法学院也将其列为影响世界的50名法学家之一,2004年,在杨兆龙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在世的在编人员,还聚集在一起纪念他当年的救国功勋。

尽管李宗仁的这一举动有其政治目的,但不管怎样,都是功德无量的善举,这也是他在新中国受到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后,李宗仁虽然心事重重,但看到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心里还是很欣慰的,特别是看到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李宗仁远在海外,他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深感欣慰,正是因为我的失败,才造就了这样一个新中国,中国多么强大!

落叶归根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日,李宗仁乘飞机抵达北京,总理亲自带队去机场迎接,给予他极高的礼遇。

在16年的时间里,李宗仁回到了祖国,他百感交集,他在机场发表演讲说:“16年来,我以海外待罪,感觉到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在蓬勃发展,…我毅然从海外回到国内,期待着跟随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愿意为一切相关的爱国反帝事业作出贡献。

一九六九年一月三十日,李宗仁逝世,享年七十八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李宗仁是一个重要的“福将”。福将之“福”,一是他个人历经战火和政界暗箭,屡次身败名裂;二是在重大历史关头,李宗仁和他所代表的桂系,作为一个有决断意义的中间势力,几乎总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这一选择,虽有派系争斗,或迫于时势无奈,但终究顺应了“不可阻挡的革命潮流”,促使民族走向正道,也为自己留下了“青春戎马,晚节黄花”的后话。